文章图片
DMM理论提出:当个体面对各种威胁时 , 为了保障生存和繁衍 , 会采取的各种策略 。 个体情绪的唤起模式、自我保护行为模式和繁衍行为模式与环境之间存在复杂的联系 。 情绪唤起不但是个体身体对环境需求的反应 , 而且是个体以躯体形式表达出对环境索取所具有的意义 。
对于婴儿来说 , 他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活下去 。 所以当他感知到自己有维持生存的需求缺失时 , 婴儿会通过啼哭来召唤养育者的到来 。
此时婴儿需要对危险做出反应 , 他的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被激活 , 身体进入“战”或“逃”的状态 。 如果婴儿所感受到的生存威胁未能得到解除 , 那么其副交感神经系统可能会被激活 , 其代谢功能和行为系统将会被关闭 , 这也被称为“冻僵反应 。 ”
一旦危险过去 , 环境恢复为安全状态 , 婴儿也随之恢复到平静/正面的生理状态 。
文章图片
如果环境危险持续存在 , 那么处于紧张状态中的个体会在三种状态间切换:交感神经系统被唤起、交感神经系统精疲力竭、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 。
这些都与个体一系列的身体症状、情绪症状、行为症状存在关联 。 那么母亲对于孩子不同程度的养育 , 会养成孩子不同的神经反应模式 。
1.好的母亲 , 可以获得孩子“爱”的认证
当孩子哭闹后 , 母亲做出回应 , 孩子就知道通过哭闹可以把母亲吸引过来 , 为自己提供所需要的满足 , 让自己平静下来 。 在这样的神经机制作用下 , 以及与母亲的养育互动中 , 孩子开始学会如何从痛苦的状态中平静下来 。
通过激活副交感神经系统 , 降低心率 , 使孩子能够和母亲交流 , 进行情感联结 。
孩子开始把“妈妈来了”和“不痛苦了”联系起来 。 这样 , 你就成为了一名足够好的母亲 , 获得了孩子爱的认可 。
这样的孩子 , 长大后能够恰当表达自己的情感 , 并能够照顾到他人的感受 , 具有比较好的共情力 。
文章图片
2.不合格的母亲 , 会养育出人际交往能力低下的孩子
但当你对婴儿的照顾不足 , 孩子就会体验到严重的痛苦 。 他会嚎啕大哭 。 如果母亲还是没有回应 , 孩子会继续哭闹 , 直到他习得哭闹出了让自己更加痛苦以外 , 不会有任何变化 。
婴儿在2-3个月大时 , 就能够进行选择性抑制 。 将自己变成一个特别安静/沉默的婴儿 。
【难平衡事业与家庭的“打工人”夫妻,如何最有效培养出精英宝宝?】那么这样的孩子 , 就没有机会练习/调节“迷走神经刹车” 。
在一些能力上 , 这样的小孩无法形成“自我效能” , 包括向给予回应的他人表达自己情绪状态的能力/自我安抚的能力 , 以及通过眼神接触和语音接触与母亲进行情感联结的能力 。
这些被忽略的儿童因为接受外界刺激不充分 , 大脑发育过程将会变慢 。 在新颖事物的刺激下 , 杏仁核发育过度 , 糖皮质激素含量高 。 他们难以区分人脸的各种表情 , 较容易出现进食困难 , 可能无法茁壮成长 。
3.过于积极的母亲 , 将会养育出情绪夸张、难以自控的孩子
如果母亲的响应性过强 , 母婴之间的二元关系互动就被减少 , 孩子从感受痛苦(交感神经唤起)到从摆脱痛苦状态到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机会被削减 。
这与我们的神经网络预置表征有关 。 预置表征(dispositionalrepresentation , DR)指的是:神经路径受到感官刺激后被激活 , 将外部环境信息和自我信息相结合 , 为当前的感官刺激赋予意义 。 这些信息相结合便产生了与自我相关的行动倾向 。
- 给孩子起名成难题?家长别乱来,不妨先看看古人是怎么取名的
- 25道挑战人性的疑难案件,全答对的孩子,推理能力直逼福尔摩斯
- 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孩子要是有这3个“烦人”表现,家长该高兴
- 越聪明的孩子越难带?李玫瑾:若他有这3个特征,父母就偷着乐吧
- 日本人平均身高增加10cm,看到他们的饮食后,难怪长得高
- 研究表明,这4类家庭,哪怕家产万贯,也难以培养优秀的子孙后代
- 孩子暑假玩手机太难防?游戏的“上瘾”机制,才是父母要学习的
- 孕晚期有种折腾叫“翻来覆去难入眠”,尝试这样调整,或能缓解
- 喝奶粉和“亲喂”的宝宝差在哪?与花钱无关,第4个好处很难替代
- 宝妈吐槽:亲戚孩子来家过暑假,“实在太难受了”,大家纷纷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