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小儿O型腿成因


据统计 , 一家妇婴保健医院每天要为近百个宝宝做体检 , 在宝宝进行大动作、体格发育等检查时 , 医生们经常被问道:宝宝的腿型是否正常 , 会不会是O型腿?可见担心宝宝腿型不好 , 影响未来学习、工作的家长不在少数 。儿童生长发育专家认为现在的80后父母 , 普遍在育儿理念方面比较先进但在育儿知识方面却比较缺乏 。专家同时建议父母应掌握婴幼儿生长发育的三个关键期 , 全面认识小儿O型腿成因 , 分阶段采取相应措施 。
孕期到新生儿期 , 做好定期产检
从受孕的第四星期起 , 胚胎已长出了四肢的雏形 。胎位位置、羊水多寡、胎次、胎儿本身大小、压胎等因素都可能会对胎儿腿型产生影响 。所以 , 孕妇要特别注意 , 避免细菌或病毒感染 , 避免接触药物、放射线、化学物品、烟酒等 。
当宝宝出生时 , 一般只要有经验的医师 , 一旦发现宝宝腿型略有异常 , 通常都会及时处理 , 轻轻地推一下作外力矫正 。而在新生儿期 , 两个小腿骨(肠骨和腓骨)呈轻度或中度弯曲 , 也是正常的现象 , 如若严重弯曲就需到医院就诊了 。
对于纸尿裤裆部设计盲目加宽是否合理 , 会否导致婴幼儿O型腿的疑问 , 采访人员联系到一家品牌企业 , 主管负责人称 , 纸尿裤不可能导致婴幼儿O型腿 。首先从纸尿裤的芯体结构出发 , 纸尿裤的吸收芯体主要是由高分子吸水树脂(SAP)和绒毛浆组成 。其中 , 高分子吸水树脂(SAP)也就是剪开纸尿裤后能看到的白色粉粒 , 能吸收比自身重几百甚至上千倍的尿液 , 吸尿后成凝胶状 , 受外力压迫会滚动变形 。
绒毛浆则是用作吸水介质的纸浆 , 纸尿裤吸尿后会膨胀 , 但由于原材料的特点 , 芯体也会随着宝宝的大腿、臀部动作而变形 , 所以对宝宝大腿的压力实际不大 。其次 , 纸尿裤在国外的使用有一段历史 , 现在的纸尿裤在设计理念、生产技术方面已相当完善 。关于纸尿裤引发婴幼儿O型腿的可能性 , 国外并没有临床案例留存 。纸尿裤发明于1961年 ,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使用高分子吸收材料后 , 更是获得国外妈妈们的拥护和好评 。
美国《时代》杂志还将纸尿裤评为20世纪最伟大的100项发明之一 。只要是质量过关的纸尿裤 , 家长大可放心使用 。
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 不宜过早让宝宝学走路
生长发育时期 , 因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 , 进而导致骨骼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是造成O型腿的常见原因之一 。由于母乳中的维生素D含量相对较少 , 所以纯母乳喂养的婴儿应当更加注意补充维生素D 。
专家还指出:
宝宝11—12个月左右是最适合开始走路的时段 。在这之前 , 宝宝腿部屈肌张力较高 , 而且现在宝宝普遍用纸尿裤 , 一些裆部加宽的纸尿裤在吸尿后会横向膨胀 , 压迫到宝宝大腿内侧 , 这种情况下的“O型腿”属于生理性弯曲 , 是正常现象 。但是 , 有些爸爸妈妈急于求成 , 在宝宝9—10个月时就让他坐学步车 , 而这个时期的宝宝骨骼没有完全发育好 , 还不能承受自身的重量 , 很容易导致下肢骨骼发育不良 , 形成O型腿、X型腿等变形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