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赛尔|超前教育可能引发孩子脑损伤,弊大于利
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中国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适当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但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过程中,不少人认为早期教育越早越好,即产生了“超前教育”。
文章插图
超前教育的定义和原因
学术界对超前教育还没有统一的定义,研究者认为超前教育是指超越儿童常规发展,把以后需要学习接受的事物提前教育。让学生学习较大年龄学生学习的知识,从而达到比其他孩子更聪明的状态。
超常儿童是超前教育的产物之一。超常儿童是先天智商(IQ)和后天教育相结合的结果。我国许多大学为这些超常儿童中的天才儿童开设了少年班,比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等。
超常儿童的出现让很多学龄前或者学龄儿童家长更加产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上落后于他人,通过各种辅导班等方式让自己的孩子可以在起跑线上抢跑。总之,超前教育产生的根源是大部分家长都陷入了集体囚徒困境产生的焦虑中。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进行超前教育呢?很多家长往往忽视了孩子的个体差异。
文章插图
超前教育可能引起脑损伤
理论基础。在理论层次上,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认为教学活动必须遵循自然秩序和年龄规律。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遵循自然原则,反对将成人的思想强加给孩子。
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阶段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之前先后次序不能颠倒,前一个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不能违背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儿童心理学家格赛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提出了“成熟说”,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上述理论为超前教育是不可取的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脑科学的视角。一是超前教育对边缘系统和脑皮质的影响。超前教育可能会造成孩子脑损伤。孩子处于婴幼儿期(0—3岁)和儿童期(6—12岁)是脑边缘系统发育的关键期。边缘系统(LimbicSystem)位于脑内侧最深处的边缘,主要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附近的大脑皮层(如眶额叶、岛叶、颞根、海马及齿状回),以及丘脑、丘脑下部、中脑内侧被盖、杏仁核等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边缘系统与其他脑结构(新皮层、丘脑、脑干)有广泛联系,所以边缘系统的作用之一是使中脑、间脑和新皮质结构之间发生信息交换。
在脑中位于最外层的是大脑皮质,主要负责处理和储存脑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思考和制订计划。例如:个体在遇到危险之后是进行逃跑还是搏斗反应?这是一个经过脑综合评估的过程。丘脑接收除嗅觉之外的触觉、味觉、视觉、听觉的感官危险信息,然后传送到相应的脑皮质去处理。杏仁核通过提升心跳和给腿部肌肉增加血液送出警告信号给脑其他区域,海马进行存储信息。
婴幼儿期的孩子大都处于学前或者幼儿园阶段,家长提前让孩子学习知识可能会忽略孩子的情绪情感需求,特别是此阶段的孩子是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的关键期,婴幼儿需要安全、有爱的环境。如果被忽视,边缘系统的发育就会不完整,机能也会出现问题,边缘系统部分的健康度会影响外部皮质连接的强度和质量。例如孩子会经常过度警觉,注意力会集中在更基础的生存需求上,学习新东西的能力就会弱很多。
- 孩子喜欢“啃指甲”,成年后大多是此3种性格,怎么都逃不开
- 妈妈|孩子出不出色取决于母亲的性格,看完这篇你就明白对娃影响有多大
- 有种“整容”叫曹格女儿,小时被指“丑八怪”,如今10岁逆袭成功
- 孕早期|孕十个月,最不稳定的不是孕早期,而是这个月份,孕妈要格外小心
- 孩子|从孩子的睡姿就能看出他是什么性格,如果长期是第4种会影响健康
- 男孩这个岁数前“性早熟”,身高注定长不高,定格在一米七算幸运
- 父母长期大声吼孩子,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2种“性格缺陷”
- 父母的这三句话,容易让孩子养成讨好型人格!
- 危害|“老师,你教的我学过了”,超前教育的危害,刚开学就显现出来了
- 孩子被挨骂,顶嘴或沉默象征未来性格,家长要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