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文章插图
母乳性黄疸 , 顾名思义 , 是因为婴儿喂养母乳而出现的黄疸 。过去认为母乳喂养的婴儿大约只有1%~2%可出现母乳性黄疸 , 但近年来由于此病逐渐被重视 , 其实际发病率可能远高于此值 。文献报道母乳性黄疸在病因学上可占新生儿黄疸的82.7% 。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 , 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 , 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当新生儿开奶迟 , 摄入量不足 , 肠蠕动减少时 , 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中分解结合胆红素 , 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 , 后者易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 , 加重黄疸 。
早发型黄疸的特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易被忽视 , 因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 , 即在出生后2~3天出现 , 并于第4~6天最明显 , 然后在两周内消退 , 但胆红素的最高值超过生理性黄疸 。
晚发型黄疸的特点:通常所称母乳性黄疸一般均指此型 。出现时间较晚 , 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 , 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 , 即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 , 2~3周达到高峰 , 胆红素可达342μmol/L(20mg/dl) , 4~12周后下降 。
早发型黄疸与迟发型黄疸的比较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早发型迟发型
黄疸出现时间生后2~3天生后7~14天
黄疸高峰时间生后4~6天生后2~3周
黄疸消退时间两周生后4~12周后
母乳性黄疸婴儿停止母乳喂养2~3天后 , 黄疸即明显下降 , 借此可确定诊断 , 3天无明显降低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 。再恢复母乳喂养 , 胆红素可轻度上升 , 但不会比以前高 。婴儿除黄疸外 , 一般状态良好 , 生长发育正常 。诊断母乳性黄疸要排除溶血、感染、肝炎综合征及胆道闭锁等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 。
母乳性黄疸轻者无需特殊处理 , 黄疸明显 , 当胆红素高达256.5μmol/L(15mg/dl)以上时 , 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 , 改用其他乳制品 , 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 。暂停期间 , 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 , 以保持乳汁分泌 , 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 , 再继续母乳喂养 , 此后 , 即使有轻度黄疸 , 也不必再停母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