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酌减等药品说明让家长犯难( 二 )


③用药短缺主要是出于伦理方面的考虑,儿童临床试验难以开展
都说孩子的钱最容易挣,儿童用药却是个例外,一直遭到生产厂家冷落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文贤说,儿童用药开发周期较长,生产小批量、多批次,工艺也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利润太低 。前几年的医保政策规定,大人药可以进医保报销,而儿童药却不能报销,因此大多数药企不愿生产 。
药物减小剂量,不像卖食品换个小包装那么简单 。采访人员了解到,根据新药审评的有关规定,药品每变一个剂量都要重新申报 。
同样一种药要生产小剂量装,需要报国家药监局审批,提供研发数据来证明确实适用于儿童 。繁琐的审批程序,让不少药企望而却步 。
任文贤分析,人们对儿童药品的价格有误解,认为儿童药物的含量是成人剂型的几分之一,儿童药价格也应该是成人药的几分之一 。其实,在药品生产中,原料药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 。
王丽说,发达国家在对儿童专用药品的开发、临床试验等方面都有相应政策支持,对药企给予税收、专利、市场和研究资助等方面优惠措施 。国内还缺乏这样的政策支持 。
卫生部合理用药监测专家组成员、药学专家孙忠实表示,儿童药物研发成本高,儿童药一般都会做成糖浆剂、溶液或滴丸等适合儿童的剂型 。这就向药物的稳定性提出了考验,也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有数据显示,研发一个儿童药所用的资金是成人药的2倍 。
“事实上,中国早在30年前就注意到儿童药的问题了,直到现在,它依然是个灰色地带 。”孙忠实无奈地说,我国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这难道还能算市场小吗?最主要的原因是伦理 。
戴耀华指出,儿童的身体状况和成年人不同,对药物的代谢过程也不同 。然而,许多重点疾病的药物都是为成年人开发的,并且也是在成年人中开展的研究,从而缺少针对儿童的药物和疗法 。
王丽认为,由于伦理方面的考虑,儿童药代药效参数严重匮乏 。长期以来政策规定,新药不首先在儿童身上做临床试验;加之知情同意难、试验者招募难、取血难等,因此儿童试验难以开展 。国内很多药都没有儿童用药试验资料,儿科医生在用药时要靠经验积累 。
④政府应尽快出台适合儿童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量身定制儿童药物
“临床试验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环节,参加儿童临床试验面临一定风险 。”孙忠实说,为保障受试儿童免受伤害和维护合法权益,需要考虑一些特殊的儿童伦理问题 。伦理委员会应正确评价试验儿童受试者的风险和收益,确保受试者承受最小的疼痛、不适和惊吓,控制检查的次数和程度 。
世卫组织从2007年提出为儿童“量身定制”药物 。王丽介绍,在儿童临床试验伦理方面,美国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他们原先认为,在儿童身上进行临床试验是不人道的;现在却认为,未经儿童临床试验的药物就在儿童身上使用是不人道的 。
今年6月,世卫组织发布首份面向所有国家的《世界卫生组织儿童标准处方集》,手册提供了如何使用240多种基本药物治疗0—12岁儿童疾患的信息,这意味着世界各地执业者可获得与这些儿童药物有关的用法、剂量、副作用及禁忌症方面的标准信息 。世卫组织支持各国制定自己国家的儿童处方集 。
王丽建议,根据我国国情,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文件,建立我国适合儿童使用的基本药物目录,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时提供合理依据 。关注儿童安全合理用药是全社会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