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酌减等药品说明让家长犯难


聚焦·解剖儿童看病难
我国98%药品都没有儿童剂型,“小儿酌减”等药品说明让家长犯难
儿童药,谁来造
①大人药片掰开给孩子吃,给儿童吃药像做算术题
采访人员一位同事的孩子生病了,医生开出的药,竟要她把一片药分成8份,每顿让孩子吃一份 。她以前还会问医生:“有没有小剂量的?”医生每次都是摇摇头 。现在她不问医生,回去自己分 。
一片药分成2份、3份、4份,用小刀切开 。要是分8份,她就干脆把药片碾成粉末,再用牙签一点一点地分成8份 。最多的一次,她还分成过16份 。
“按照这种药物的说明,我女儿吃的药量比成年人还多!”刚为发烧的女儿买完药的张先生不知是算晕了,还是药品的说明书标错了 。阿莫西林说明书上写着:
成人一次0.5克,小儿每公斤用药量为20—40毫克,一天用药3次 。照此计算,30公斤的儿童,每天最少要服用1.8克药,超过了成年人每日1.5克的用量 。最高药量达到3.6克,超过成人的2倍多 。张先生很生气:“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你说这药该怎么给孩子吃?”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教授王丽介绍,儿科医生指导用药时很困难 。目前我国3500多个药品制剂中,供儿童专用剂型仅60种(含中成药),药品中98%没有儿童剂型 。
“不仅没有相应的剂型,甚至连剂量也没标清楚,儿童药品缺乏是个大问题 。”提及儿童药品市场现状,一位业内人士忧叹不已 。
“小儿酌减”、“请遵医嘱”、“儿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这些药品说明却让家长犯起了糊涂 。张先生说:“按体重服药还算好的呢,最怕就是‘儿童酌减’ 。减多少?怎么减?说明里没下文,我们大人全晕了 。”
让儿童吃药,是家长最发愁的一件事 。捏着鼻子灌,“吃了药就带你出去玩”等等,各种方法都用上了,原因就在于缺儿童专用药 。王丽介绍,所谓儿童专用药,是指适合儿童特殊体质及需求设计,利用矫味剂来改善入口的苦味,使小孩的接受度提高 。
另一特点是使用原包装,包装内附有剂量刻度的量器或喂食器,让家长方便掌握剂量,安全、方便、好入口,使得给孩子喂药不再是一件苦差 。
在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明确标明儿童使用的具体用量只有5个品种,而中成药仅有1个小儿专用品种,在儿童感冒、咳嗽、健脾等中成药的优势领域都没有儿童专用药物 。
②药物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长期以来,大多数药物的剂量是以成人指标折算来指导儿科临床用药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药剂科主任李智平说 。他指出,不能把儿童当作成人的缩小版 。大部分成年人的药品,儿童是不能服用的 。药物在成人身上的轻微副作用,在小儿身上可能就是毒性反应 。儿童药物的药效和药动力学规律与成人不同,其潜在风险不容回避 。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主任委员戴耀华教授认为,儿童使用成人药品,不但造成医药资源的浪费,还带来了健康方面的风险 。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是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难题 。在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2.9%,新生儿24%,而成人是6.9% 。我国聋哑儿童中,抗生素引起的药物中毒性耳聋已逾百万,每年新增3万人 。
王丽强调,小儿长期使用成人药品,是造成儿童用药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 。有些儿童用药以大包装形式出厂,导致任意拆分药物 。其实,缓释剂、控释剂和肠溶剂是不可分割使用的,其后果将直接影响药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