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费二类疫苗给不给孩子打?


阅读提示
今天(4月25日),是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今年宣传日的主题是“接种疫苗,家庭有责” 。使每个适龄儿童(6岁之内)全程规范化接种疫苗,不仅是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要求,更是每位儿童家长的责任和义务 。不过,在接种疫苗时,对于自费的二类疫苗,打还是不打,让不少家长很纠结 。
打不打?
一针800多块,家长犯了难
“一针竟然800多元,而且需要打4针,这比我一个月的房贷还要高 。”近日,家住郑州市中原区的刘女士带孩子去打疫苗,看到七价肺炎疫苗的价格后,再三掂量,她最终没给孩子打 。
不过,家住金水区的郑女士则是能打的都给孩子打 。她女儿今年1岁半,除了按时接种一类疫苗,几乎所有自费的二类疫苗也都给孩子打上了 。
而居民董女士则认为,二类疫苗可打可不打 。她说,自己的儿子今年1岁半,国家规定的一类疫苗都按时接种,对于二类疫苗,只是选择了部分 。
“有不少妈妈给孩子打疫苗时,还会遭遇医生对疫苗的诱导性介绍 。”董女士说,有些医生会重点强调不接种可能会出现的情况,让不少犹豫不决的家长下定决心掏腰包给孩子接种自费的二类疫苗 。
打不打?
专家认为,应根据孩子的体质自行选择
“一类疫苗属于国家计划内,国家买单的,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可用于儿童及成,但并不是说一类疫苗就比较重要,二类就可以不打 。”河南省人民医院预防接种门诊主任楚清芝说,因为新疫苗的开发周期很长,而且费用极高,目前我国还没有能力为所有的疫苗买单 。
“由于二类疫苗的接种本着自愿、自主的原则,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自身情况和家庭经济能力考虑选择二类疫苗接种 。”楚清芝说 。
省疾控中心免疫预防与规划所所长郭万申也表示,接种疫苗要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只要国家批准使用的疫苗肯定都“过关” 。
提醒您
接种疫苗后,并非100%不发病
郑州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科科长李锋提醒,由于受种者个体的差异,少数人接种后仍有可能发病 。
“如果接种疫苗时受种者恰好处在该疫苗所针对疾病的潜伏期,接种后疫苗还未产生保护作用,所以接种疫苗后仍会发病,这就属于偶合发病 。”他说 。
【自费二类疫苗给不给孩子打?】据李锋介绍,郑州市已经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第一类疫苗有: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麻腮风联合疫苗、甲肝疫苗9种,可预防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乙肝、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疹、腮腺炎、甲肝12种疾病 。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和群体预防接种所用的疫苗也为一类疫苗 。
链接
爸爸妈妈,瞅瞅这些接种知识
哪些情况的儿童不适宜接种疫苗?
急性疾病:孩子正在发烧,特别是37.5℃以上者,或同时伴有其他明显症状的儿童,应暂缓接种疫苗 。
过敏体质:过去接种某种疫苗曾发生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哮喘等,则应停止接种 。
免疫功能不全:如果儿童容易反复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感染后常常伴有发热、皮疹或淋巴肿大等症状,应怀疑存在免疫功能不全的可能性,接种疫苗时要特别小心 。
神经系统疾患:已明确患有神经系统疾患的儿童,例如癫痫、脑病、癔症、脑炎后遗症、抽搐和惊厥等,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接种疫苗 。
接种疫苗后,宝宝可能会发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