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钙补过了和缺钙一样有害


2月7日,《生命时报》首发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李可基教授质疑“九成6个月前婴儿补钙”的文章后,关于此事的讨论见诸各大媒体,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中国“全民补钙”运动的又一轮关注和反思 。作为全球最大的补钙市场,“中国式补钙运动”已持续多年 。无数的钙产品广告将钙变成神话,在无形中造就了一个产业神话的同时,中华民族也变成了一个“缺钙民族” 。
不可否认,的确有一部分国人需要补钙,但形成如此汹涌的补钙热潮,背后的推手不容忽视 。
“全民补钙”红火多年
“中国人全民缺钙,中国人也在全民补钙” 。这句有些调侃的口号写实地反映了国人十几年的生活状态 。据相关媒体报道,卫生部曾在1992年公布了第三次《中国居民营养与卫生》,其中提到了中国人钙摄取不足 。自此开始,钙产品的巨大市场形成,补钙大潮经久不息 。据统计,这场如火如荼的全民补钙运动规模最大时造就了120亿元的红火补钙产业 。
近日,采访人员在走访了北京多家药店后发现,目前的钙产品市场依旧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红火局面,除了多达数十种的国内外品牌外,不同钙产品的主要成分又分为碳酸钙、氨基酸钙、乳酸钙、柠檬酸钙等众多种类,钙剂形式也分为胶囊、胶丸、液体钙、片剂等,而针对的适宜人群中,也能分为儿童钙、女性钙以及中老年人钙等,价格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 。
面对琳琅满目的钙产品,一般消费者根本难以分辨清楚,而药店销售人员则大都会以“效果好,吸收率高”为由头,推荐一些价格较高的高级钙产品 。
其中一家药店的销售员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买钙产品的基本都是年轻女性和一些妈妈,一般我们推荐什么就会买什么,高级的产品卖得会好一些 。”?
国人补钙几大误区
钱花了,钙剂吃了,可是,国人健康真的得到改善了吗?李可基告诉采访人员,在补钙这个问题上,国人其实存在很多错误的认识 。
补钙能治病 。许多中老年人误认为,人老了,骨头脆了,必须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甚至预防骨折 。李可基解释,中老年人的骨质疏松主要因为骨骼代谢功能的减退,伴随骨钙的流失,是人体衰老的表现 。补钙并不能从根本上阻止骨质疏松,只能起到延缓其发展的作用 。盲目补钙不仅浪费钱,还有可能破坏体内矿物质的平衡,加重骨钙流失 。
不管缺不缺都补 。李可基告诉《生命时报》采访人员,中国人喊了那么久的缺钙口号,实际上指的是膳食中缺少钙元素,并不一定就表示身体本身缺钙 。人体会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调节,如果钙元素摄取量少了,就会调节增加钙的吸收率 。所以国人的身体是否缺钙很难下定论,更没有宣传的那样严重 。
相信商家宣传 。
一位品牌营销专业人士说,补钙产品大战可以说是从1999—2000年开始的 。当时哈药六厂通过铺天盖地的海量广告投放和影视明星的代言,迅速催生了一个高达百亿的补钙市场,引发了全民“补钙运动”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这些产品都有精准的客户定位 。有的针对老年用户,强调改善腰酸腿疼;有的针对儿童,强调可以长得高长得快;有的则定位消费能力较高的白领,强调“纯天然”、“海洋精华提取”等 。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主任何计国表示,从人体吸收角度来说,不同的钙区别并不大,比如被宣传得很神的“液体钙更容易吸收”,而实际上固体钙和液体钙吸收率的差别不大 。李可基也提出,对钙剂的吸收受人体自身需要影响很大,很多商业广告中宣传的高吸收率有夸大效果,消费者要有正确、客观的判断力,对待产品不能跟风、盲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