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1-3岁宝宝的安全护理


1-3岁的孩子身体里由妈妈通过哺乳等提供的免疫力逐渐消失了,生病的机会增加了,吃药打针成了新问题;孩子的活动能力增强了,安全问题随之产生;孩子开始对周围的事情感兴趣了,向孩子输送有关医学、护理学、生理学基本常识的时刻到来了 。
1. 看病吃药和护理
如何给生病的宝宝吃药,是妈妈和儿科医生要学习的 。比如,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中,抗菌素的应用相当普遍,有的是医生主张用,而更多的是患儿家长极力要求用 。造成这种用药的原因,从医生方面讲,是因为不能确定致病的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或认为可以预防细菌感染,缩短病程,减轻病情;从患儿家长方面讲,对孩子患病不用抗菌素就不放心,更怕耽误了病情 。
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 。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 。
小儿感冒发热,护理很重要,而这也主要是妈妈的工作 。妈妈必须了解如何护理 。
一定要说服孩子多饮水,促进毒素的排泄 。饮水太少,再好的药退热也慢 。这里的“说服”可不是像对待成人那样讲道理,而是要在平时和孩子交流、讲故事的时候,反复告诉孩子喝水的好处 。
比如乐乐观察到,早晨起床时的小便很黄 。我就告诉他,这是夜里睡觉没有喝水的原因,所以白天人要喝好几次水 。生病的时候多喝水,是给身体输送能量,帮助打败细菌和病毒,如果打不过了,就还需要吃药打针 。
结合孩子的故事书讲解,效果更好 。这些辅助工作到关键时候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生病期间,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如果孩子是因为拉肚子或者退烧后肠胃不好,恢复饮食的时候,头两天就不宜喝牛奶、吃凉菜和水果,因为牛奶容易胀气,凉菜和水果带来寒气;宜喝粥、吃不咸的咸菜、吃油少的菜和主食,三四天后慢慢恢复蛋白质、水果的摄入 。
切不可急着给孩子恢复体力,过早增加不宜消化的食物,反而减慢肠胃功能的恢复和体力的恢复 。
2. 日常安全
此时幼儿已经能够爬和行走了,活动能力增强了,安全问题就随之产生 。以下列出的部分安全问题,不仅需要在孩子日常生活中反复不停地讲,成人还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手段,才能真正发挥防范作用 。
A小心异物进入气管 。告诉孩子异物进入气管如果不及时取出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应该做到:吃东西时不要玩、闹、笑;平时不要把花生、豆、纽扣等各种坚硬的小粒物品放在嘴里玩,能吃的就必须很快嚼碎咽下;不要把小东西塞到鼻子里、耳朵里 。成人不要给幼儿玩很小的玩具,或者玩的时候必须有成人在场严密关注,玩完之后检查数量,并及时收到孩子不能拿到的地方 。
B眼睛与利器 。告诉孩子眼睛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如看电视时的用眼卫生等;再有就是提防利器扎眼睛,告诉孩子不能用尖利的木棒、铅笔等对着自己或他人挥舞,如果别人在做这些危险动作时也要避开 。
C避免烫伤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洗脚或洗澡时,应先用手试一试,确定不烫后再洗 。喝水时应先摸摸杯子烫不烫,用嘴唇边试试,然后再喝 。
D化妆品的危害 。
相当一部分化妆品中含有有害物质,对于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来讲危害相当大,所以必须放到安全、隐蔽、孩子不能拿到的地方,使用时尽量避免幼儿在场 。对于女孩子更要讲明,等她18岁的时候才可以用 。
E居家安全——电器 。当宝宝闻到烤焦的味道时,要立即通知大人 。外出时要离高压电线、高压电器远些 。教孩子不玩插着电源的插线板,但可以给孩子玩玩具插线板,以满足孩子体验插拔动作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