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九天,中耳炎好纠缠幼儿


“小寒大寒,防风御寒 。
”数九天里,随着冷空气的频繁侵袭,医院里感冒发烧的患者也多起来 。家长要注意了,你的孩子最近有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是总挠耳朵的情况呢?冬、春季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高发期,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发病比较隐匿,如果耽误病情就有可能会致聋 。
虽然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比较隐蔽,婴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差,不容易被发现,但家长只要多留个心眼,还是可以发现很多蛛丝马迹的 。
【数九天,中耳炎好纠缠幼儿】例如,感冒久治不愈后,孩子表示过耳朵不适,或者反复抓挠自己的耳朵,情绪烦躁或对外界反应迟钝;出现严重耳痛时还会以哭声向家长发出警报等等 。但是,如果只感觉耳闷、耳塞、自鸣、听力下降,则家长如果不细心观察就无法发现 。
如果孩子出现长时间感冒,家长都应带孩子到耳鼻喉专科检查一下耳朵,特别是那些因反复呼吸道感染而引起腺样体肥大的孩子,他们更容易患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引起听力障碍的疾病,治愈在于早发现、早治疗 。
在一次感冒后发生耳内剧痛,然后耳道流脓,这就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由于症状明显,容易被家长发现而得到及时治疗 。但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内积液引起听力减退为主要特征,没有细菌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耳部急性炎症,往往小孩子发病后只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反应较慢,很容易被家长忽视 。中耳炎也有很多种类型,是在冬春季节比较常见的耳部疾病之一 。
因为在冬季,日夜温差比较大,常会诱发上呼吸道感染 。俗话说七窍相通,咽鼓管就是鼻咽与耳朵交通的管道,当炎症波及到咽鼓管时,就会导致管腔狭窄或阻塞,鼓膜内就会形成负压,耳内的黏膜受负压影响分泌较多的液体,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液体不能及时排出,积在耳内产生中耳积液,就导致听力下降 。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例在门诊中十分常见,好发于婴幼儿,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主要因感冒迁延不愈,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而诱发 。另外,肥大的腺样体也可以直接堵塞咽鼓管口,妨碍中耳和咽鼓管的淋巴引流,使咽鼓管功能改变,感染沿咽鼓管逆行,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患儿表现为感觉耳内闷塞,自听增强(感觉自己说话时声音特别大),甚至还会感到剧烈的耳痛 。
分泌性中耳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耳内的液体没有被吸收,则会导致鼓室硬化、粘连性中耳炎、胆固醇性肉芽肿等继发疾病,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治疗非常困难 。婴幼儿时期正是学习语言的好时间,如果因听力困难造成语言学习障碍,就如同关上了孩子认识和感知世界的一扇窗户,严重影响孩子的心智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