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其实始于儿时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因此,人们往往产生一种表象认识:
40岁以后才开始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其实不然 。
一项最新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始发自少儿期,并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 。这是我国科研人员首次通过对人体新鲜心脏标本进行病理生理学研究得出的结论 。
这一成果为我国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
北京某医院的科研人员曾选取327例15~39岁的北京、南京、宁波居民非正常死亡者的新鲜心脏标本,进行病理生理学比较性研究 。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总检出率达68.3%,并证实北京是动脉粥样硬化高发区,病变检出率达75.8% 。冠状动脉内膜增厚、管腔狭窄、血管老化等症状,北京人最早在20岁即可出现,而低发区约晚5至10年,这可能与饮食结构有关 。
从形态学特点分析,北京标本中70%以上的粥样硬化斑块为进展型,如不及时控制,极易发生斑块出血、附壁血栓形成,引起青壮年猝死或诱发心肌梗死 。
【动脉硬化其实始于儿时】由此看来,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反复作用于大、中型动脉的结果,它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加重 。因此,人们从青少年开始就应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血管保护,重视健康积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