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 , 湖北一少年中考结束后 , 天天宅在家 , 平时除了吃饭、上厕所就一直待在房间里 , 不是熬夜刷手机就是坐着玩电脑 。 最后生病入院……如何有度地看手机、玩儿手机 , 既不要发生极端事件 , 也不要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 尤其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
文章图片
■克制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力量 , 表现出来的是 , 面对各种诱惑、刺激和压力 , 忍受放弃或者拒绝 。
■有一定的克制力 , 则与道德修养和意志锻炼不无关联 。
■伴随科技的进步 , 纸质阅读一定会被其它介质取代 , 那怎么办?我以为一定要因时因势进行不同介质下的思维训练 , 而不是死守纸质阅读 。
文章图片
手机正在或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第一需要 , 老公、孩子 , 更不用说朋友 , 都可以不要 , 唯看手机和打游戏不可以舍弃 。 原来家庭中一年一度的聚会 , 成了看手机的比拼:最近的是手机 , 最远的是亲情 。 我走在路上 , 时不时被低头投入手机的青年男女撞上 , 他们还瞪我 , 好像我骚扰了他们、犯了多大错儿似的 , “低头族“越来越多 , 风起云涌;更有甚者 , 看着看着掉进河里、撞到车上而命丧黄泉 。 这里有个最新的例子:据报道 , 湖北监利少年龙龙中考结束后 , 天天宅在家 , 平时除了吃饭、上厕所就一直待在房间里 , 不是熬夜刷抖音就是坐着玩电脑 。 7月28日下午 , 龙龙打了一盘手游 , 突然头部出现剧烈疼痛 , 还伴有呕吐 。 亲人立刻将其送到当地医院就诊 , 经过一系列检查 , 确诊为“上矢状窦、直窦及左侧横窦静脉窦血栓形成” 。 虽然经过手术治疗 , 龙龙恢复了健康 , 但医生还是提醒广大家长:要注意安排好孩子的假期生活 , 不能让孩子沉迷游戏 , 饮食、作息都要规律 , 要安排适量运动 , 暴饮暴食或过度节食 , 都有可能诱发疾病 。
文章图片
应该说 , 手机由于其海量信息、超多功能 , 尤其是视频、游戏、抖音一类的视觉刺激 , 在为我们生活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 , 也带来了苦恼和麻烦 。 如何有度地看手机、玩儿手机 , 既不要发生极端事件 , 也不要影响人的正常生活 , 尤其是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情感交流?我提个方法您试试 , 就是努力克制自己 , 有意安排自己一天中的某一个时段、或看过一段手机之后 , 关上或者不看手机 , 你可能会有生活中的新发现、新感觉和新情趣:哦 , 原来还有比手机更有意思的东西呢!
克制力是人的一种心理力量 , 表现出来的是 , 面对各种诱惑、刺激和压力 , 忍受放弃或者拒绝 。 其实 , 不仅仅在看手机这样的事情上 , 现代社会有太多的诱惑、刺激和压力 , 拥有或者学习一点克制力 , 非常必要 。 古之圣贤也很看重克制力 , 孔子就说过“小不忍则乱大谋” , “忍”是什么?“忍”就是克制力呀 。 还有人说 , 什么叫君子?君子就是忍人之所不能忍 , 容人之所不能容 , 处人之所不能处 。 瞧瞧 , 把“忍”放在第一位 。 前苏联文学家高尔基说得更直接:每一次克制自己 , 就意味着比以前更强大了 。
文章图片
克制力既是如此重要 , 与美德和优雅的生活习惯相关 , 那该如何拥有呢?这里说几条 , 供您参考 。
一是压抑与逃避 。 你可每天关机两小时 , 也可把手机放在抽屉锁好 , 压抑与逃避手机的诱惑 。 其实 , 这正如遇到一件使你生气的事 , 你要尽量躲开 , 或暂时回避一下 , 以免使矛盾激化 。 二是转移与释放 。 在你关上手机或者有意避开手机的时候 , 你可干些自己感兴趣的其它事情 , 以转移对手机的迷恋;你还可有意做些比较强烈的事情 , 如健身、拳击和踢足球、打篮球等 , 以把自己内心情绪发泄出来 。 大家知道 , 人的大脑皮层有一个较强烈的兴奋中心 , 我们应该学会转移目标 , 即在大脑皮层建立另一个兴奋中心 , 以便减弱或抵消原发兴奋中心 。 比如 , 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报纸、逗逗孩子等 , 原来的情绪就会烟消云散 , 有人称这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转移法 。 三是强迫与自虐 。 所谓强迫与自虐是指 , 为有意地克制自己 , 可在心中设计若干结 , 如再看手机就不是人、控制不了自己就不是真男人等 , 以这样的“精神虐待方式”强迫自己克制想做什么的冲动和欲望 。
- “天真”的反义词是啥?弟弟的回答气的姐姐拍桌子,网友:没毛病
- chic孕妈穿搭,“带球工作”的孕妈,如何舒服自己又不邋遢?
- 每年带孩子旅游见世面,步入初中仍是“没格局”,问题出在哪
- 两儿子相继被查出脾虚,医生无奈:2种“伤脾”的食物吃多了,铁打的脾胃也受不了
- 家长注意了,“为你好”危害大,会给孩子造成影响
- 《我的姐姐》:父母对女儿做的这4件事,比“高龄生二胎”更恶毒
- 母亲的“3个基因”容易遗传给男娃,其中肤色和智商可能很明显
- 小学生的“绝交书”,有多认真就有多爆笑,网友:我笑到打鸣
- 为什么宝宝喝奶时喜欢“扭来扭去”?这3个信号,爸妈要读懂
- 娃到了“恶魔两岁时期”,家长这两种“养娃坏习惯”可能把娃养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