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改变叛逆期儿子 碰上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养育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像是挑战,父母们只有见招拆招,一路升级打怪,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 。
而这其中最恼人的,莫过于孩子叛逆了 。本来各种事情已经够让人头疼的了,孩子再不配合,有时真心让人崩溃,一听见从孩子嘴里出来的“我不要,不要”,恨不得吐出一口老血 。
碰上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两岁的娃该怎么教育?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里程碑,其中“可怕的两岁”是父母的一大劫难 。
父母都觉得孩子2岁时是胡闹,心里明白但行为上不受控制,甚至会觉得孩子是多动症,实际上孩子这时不管是心智还是行为,相较从前都可谓是质的飞跃 。

一句话改变叛逆期儿子 碰上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

文章插图
2岁时孩子总是“不”字当头,不管父母让他做什么,得到的都是摇头或者“不”字,仿佛就要跟你对着干 。
但说“不”,并不代表孩子真的不喜欢做这件事,而是一种渴望独立、证明自己力量的开始 。
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孙瑞雪提出:孩子在18个月左右听到的词汇,会在2岁脱口而出,而“不”就是既简单又好玩的词汇之一 。
18个月孩子自我意识萌芽,总是乱碰东西,父母就会说“不要碰!”“不要跑!”于是孩子就记住了,到了两岁自然而然地说出来,而且每次说父母都会第一时间关注孩子的行为,这让他觉得很有趣 。
除此之外,孩子还会出现和伙伴争执的情况,认为只要是玩过一会的玩具,就是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物权意识,毕竟此时孩子还不能明确分清“你我他” 。
父母也会经常称呼孩子宝宝,告诉他这个玩具是“宝宝”的,并不会说,这是你的,这是他的,于是造成了混淆 。
孩子进入叛逆期,本质上是好事
当孩子内在能量足够强大时,他们就会把自己内在的秩序感和外在的秩序感相结合,不断调整自己行为来适应外界 。
比如之前在抖音上看到的一个短视频,就深度还原了孩子处在秩序敏感期的状态,香蕉扒过皮的不要,切好的不要,太直的不要,就要自己拿好的才行 。
你说气不气人?但这种坚持其实是孩子心理上的一种满足 。“熊孩子”欺负妈妈,真是敢怒不敢言 。
孩子的秩序感很重要,这影响着他今后适应环境的快慢,能否独立解决问题,因此要以保护和引导为主 。
两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教育?4招“套路”让娃乖乖配合
1、提供有限选择
给予孩子有价值的选择,让他自主选择自己想做的 。
比如就是想爬高,父母就可以给予选择,是让爸爸陪着还是妈妈陪着;如果一个人带孩子,就让孩子选择让父母扶着身子,还是仅仅拉手就可以 。
如果孩子经常说“不”,就把他感兴趣地说来听,注意两个选择一定是对等的且可行的 。
2、教会孩子表达
面对争执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很重要,如果真的喜欢,就要勇敢地说出来:“这是我的,请还给我”,或者“一会我再玩”,而不是委屈自己,隐藏想法和情绪 。
如果孩子不敢,父母就要陪着他完成,不要说太多,把机会留给孩子就行 。
如果孩子不想争执了,父母也不要再引导他据理力争 。
3、说出孩子想要的
给大家举一个简单明了的例子,哥哥为引导弟弟吃饭,说:你已经跑得挺快了,吃蔬菜会让你跑得更快,你别吃了,让你班的闹闹超过你吧 。
听哥哥这样一说,弟弟马上就吃了蔬菜,他关心的是自己跑得快不快 。
把孩子能做到的和想做的事结合在一起,能提高他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乖乖配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