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别图“新、贵、洋”


抗菌药别图“新、贵、洋”

文章插图
近日,有消息称,由卫生部医政司牵头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下称《办法》)目前正在征求意见,最早将于6月下发 。该《办法》要求在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行抗菌药分级使用限制 。卫生部还将要求建立排名公示制度,对抗菌药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排名靠前的地方卫生厅将进行约谈并公示 。?
分出了“三六九等”的抗菌药究竟有何区别?老百姓在抗菌药的使用上要注意什么……有着50多年临床药物使用经验、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特聘专家孙忠实将一一为您解答这些问题 。
级别与是否产生耐药无关
采访人员了解到,该《办法》进一步细致了抗菌药的使用,并将抗菌药分为三大类,非限制类、限制类和特殊使用类 。那么,这几类药物在使用等方面有何区别呢??
孙忠实告诉采访人员,目前我国临床上使用的抗菌药有一两百种,而《办法》对抗菌药的分级,主要有几个原则 。?
一是考虑其安全性,长期以来使用比较多、比较普遍的抗菌药,被划为非限制类,这类抗菌药主要被用于常见病的治疗,适应证比较广,相对来说使用量大,相对安全,如青霉素、头孢都属于这类药物 。而限制类和特殊使用类抗菌药,则在安全性上稍差,所以才被“限制”和“特殊使用” 。?
二是考虑抗菌药的价格,既具备第一个原则的安全性,又价格便宜的抗菌药,被划为非限制类,这一因素在抗菌药的分级上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
三是有效性 。药效不完全确定、需要临床进一步观察的抗菌药,自然要划到限制类和特殊使用类 。如有的抗菌药上市时间不长,比较新,包括医生在内都对这类药物了解不全面不深刻,临床使用上经验不足,自然也要划到“特殊使用类”,有待时间考验 。?
对于公众关心的耐药性问题,孙忠实指出,任何级别的抗菌药都会产生耐药性,《办法》对抗菌药的分类和药品是否更易产生耐药性没有关系,百姓千万不要误以为哪一级别的抗菌药不易产生耐药性 。
医生使用权限有区别
孙忠实告诉采访人员,《办法》不但对抗菌药进行了分类,而且对于医生使用药物的情况也作了严格规定 。如住院医师只能使用非限制类和限制类抗菌药,不能使用特殊使用类抗菌药;主任医师才可以使用三个级别的抗菌药 。?
孙忠实分析,《办法》对抗菌药使用的这种从严管理,让各级医生在使用抗菌药上权限明确,使得资格越老、经验越丰富的医生,才能获得更大的抗菌药使用权 。这可以从行政手段上控制因为对抗菌药不熟悉而造成的经济和药品资源上的浪费 。?
“超级细菌”的出现,让抗菌药滥用问题再次进入公众焦点 。而《办法》中的诸多对于抗菌药使用的严格规定,正是意在遏制抗菌药滥用问题 。?
有些患者生病了,不管是牙疼、头疼,还是感冒发烧,都习惯用抗菌药来“消炎杀菌” 。而且使用起抗菌药来为了追求对抗疾病的“速战速决”,为了尽快康复,动辄就使用价格高的抗菌药,有的很依赖进口产品 。?
孙忠实提醒人们,抗菌药的适应证、使用经验和价格上都有所差异,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使用,关键是要科学合理,适合自己疾病治疗的就是最好的,千万别盲目追求药物的“新、贵、洋” 。
使用不当可产生交叉毒性
孙忠实还提醒患者,使用抗菌药要遵医嘱,应严格掌握抗菌药的适应证,病毒感染不应用抗菌药治疗 。如有些感冒患者是病毒感染而非细菌感染,严格来说是不必使用抗菌药的,但有时是患者主动要求,有时是医生本着“用比不用保险”的原则,就使用了抗菌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