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洗屁屁哭闹可能是肛周脓肿


【小儿洗屁屁哭闹可能是肛周脓肿】出生才30天的男孩圣儿,每次大便又哭又闹,孩子又不会说话,妈妈很着急 。给孩子洗肛门处时,发现肛旁有一片红红的肿块,约3厘米大小,用手触摸时圣儿哭闹得更厉害,体温也有点发热 。
妈妈带他到小儿专科医院就诊,被确诊为肛周脓肿,做了脓肿切排手术 。抗炎症、换药治疗20天后,肛门周围脓肿愈合不好,仍有分泌物不断渗出 。两周前,圣儿转入省中医院肛肠科,采用清凉膏外敷医治,才慢慢好起来 。
医院肛肠科专家林国强主任医师说,近年来婴幼儿肛瘘和肛周脓肿就诊率有明显升高趋势 。资料表明,婴幼儿肛瘘和肛周脓肿就诊患者约占0.15%—4.13%,“中秋小长假,就接诊了好几位这样的小病人 。”
为何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认为,小儿胎毒未清,湿热之毒内伏,内伏外发而发病 。西医则认为,多与细菌感染有关,主要是肛腺感染 。怎么才导致感染呢?主要是宝宝尿不湿应用的广泛,婴幼儿肛门括约肌较松弛,肛管较短,在腹泻和擦大便时易致肛管直肠黏膜外翻,皮肤娇嫩,受尿不湿等擦伤后易发生感染,继发肛周脓肿 。其次,婴幼儿在子宫内雄性激素过高,导致肛门产生异常腺体,这些腺体感染后形成肛周脓肿 。
再者,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腹泻,肠道克罗恩氏病、白血病、AIDS以及其他免疫组织缺陷病 。也有报道称,绕虫也是诱发肛周脓肿的原因之一,其他(外伤、异物、其他手术后感染)都可导致肛周脓肿 。
林国强介绍,婴幼儿肛周脓肿最初多表现为小儿大便时哭闹,逐渐发展为哭闹不宁或伴发热,家长清洗屁屁时发现肛旁红肿,触摸时哭闹加重,甚至有小便不畅、不愿吃奶、大便内有脓血 。患婴幼儿肛周脓肿的男婴比较多,一般无伴随疾病,发病多在出生后6个月内 。
早期一般给予抗生素治疗,待脓成熟后行切开排脓手术,后期形成肛瘘后再次手术治疗,多采用和成人一样的治疗,由于婴幼儿肛周脓肿和肛瘘发病情况有其特殊性,采取成人肛瘘的常规治疗,术后复发率高,并遗留一些手术并发症 。
一部分小儿肛周脓肿、肛瘘有自愈倾向,可随着新生儿的发育成长,其一过性发达的肛腺和其他脂腺群随之萎缩,多数小儿肛周脓肿和肛瘘都能自愈 。以保守治疗为主,过早手术,患儿肛门肌肉没有发育完全,如果手术不当,局部缺损严重,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容易引起肛门畸形 。
林国强认为,患儿早期不主张过早做根治手术,婴幼儿肛周脓肿宜采用中药治疗,主要的药物由当归、紫草、麻油等组成,具有清火解毒、凉血散淤、止痛消肿的作用 。用于小儿肛周脓肿初期和成脓期,脓肿溃破后也能用,能够较好地控制感染,相当部分患儿肛周脓肿可自愈 。如果肛瘘已形成,没有自愈希望的话,可以等患儿5—10岁时再手术 。
预防小儿肛周脓肿,尽量采用母乳喂养,提高小儿抵抗力 。加强婴幼儿臀部护理 。每次大小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要多清洗,少干擦,避免用粗糙的尿布,少用尿不湿,多用棉质尿布,婴幼儿特别是新生儿宜用暴晒或熨过的相对无菌的柔软尿布 。早期诊断,治疗肛隐窝炎,也是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的有效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