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早产儿的眼睛护理


关注早产儿的眼睛护理

文章插图
注意保护早产儿的眼睛由于现代社会生育年龄的推迟 , 造成高龄产妇增加 , 人工授精比例增多 , 再加上一些孕妇在孕期生活和工作压力大等原因 , 导致早产儿发生率上升 。据统计 , 我国每年出生的新生儿中有6%为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 , 该出生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 。医学专家指出 ,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发育不成熟、脏器功能不健全等问题 , 可能为成年期的一些疾病埋下隐患 。
其中 , 眼睛损害是危害早产儿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 。
娅丽35岁 , 今年年初终于如愿生了个宝宝 。全家老小欢天喜地 , 将小宝宝视为掌上明珠 。虽说早产两个月 , 但孩子长得白白胖胖的 , 能吃能睡 , 很是招人喜欢 。不过娅丽总觉得孩子有点不对劲:
都四五个月了 , 还不会辨认妈妈 , 也不会抓玩具 , 而且经常用手抓眼睛 。近日 , 娅丽又偶然发现宝宝眼睛里长了两个白点 , 这才感觉事情有些不妙 , 赶紧抱上宝宝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去看医生 。
眼科裴博士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在给宝宝测试视力时 , 发现宝宝的眼睛左右摆动 , 不能固视物体 , 眼底检查和超声波探查发现宝宝两眼内各有一处异常病变 。裴博士询问病史了解到 , 孩子出生时体重不足1500克 , 经过吸氧并在温箱内抢救10天才转危为安 。根据这些情况 , 裴博士不无遗憾地告诉娅丽 , 孩子患的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今后很可能会看不见东西 。
裴博士耐心地解释说:“正常眼睛是一个球形结构 , 眼球壁的最内层为视网膜 , 也就是我们看物体的感光层 。早产儿容易出现玻璃体内的异常增殖 。这种异常表现一方面影响了玻璃体的透明度 , 阻止光线到达视网膜;另一方面增殖组织会牵拉视网膜 , 引起视网膜脱离 , 导致婴儿失明 。正常分娩的新生儿 , 一般在妈妈怀孕后38周出生 , 此时眼睛内各种结构已基本发育成熟 。
早产儿则不然 , 出生时视网膜没有发育成熟 , 出生后视网膜在发育过程中就很容易发生上述变化 。
此外 , 裴博士接着解释说 , 吸氧不当也可能是造成、加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之一 。因为早产儿出生时 , 其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 , 不能延伸至视网膜边缘部位 , 因此这些无血管的视网膜常处于缺氧状态 。若给早产儿长时间持续吸高浓度氧 , 可能使尚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发生收缩、阻塞 , 继而膨胀、变粗、打结 , 乃至发生渗出、出血等一系列改变 , 血管因而不再向视网膜边缘部延伸 。
与此同时,视网膜新生血管周围出现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 这些异常增生的视网膜血管伸入玻璃体内 , 并在晶体后形成结缔组织膜 , 出现医学上所谓的白瞳症(即孩子瞳孔上显现的白斑) 。最后 , 增生的纤维组织牵拉视网膜 , 引起视网膜脱离 , 最终导致患儿失明、眼球萎缩 。
娅丽迫不及待地问裴博士 , 这种病能不能治好?裴博士回答说:“这要看病情的严重程度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分为五期 。
第一二期视网膜无血管增殖 , 患儿不需要治疗 , 仅需要定期检查 , 有80%左右处于此期的患儿视网膜可以正常发育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