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烧,妈妈先学护理


【宝宝发烧,妈妈先学护理】天气突变 , 气温骤降 , 小儿感冒发烧的患者明显增多 。
最近一段时间 , 无论是急诊还是呼吸科小儿患者爆棚 , 特别是孩子发烧时 , 家长往往慌了手脚 , 生怕孩子患上了“甲流” , 同时担心高烧会把孩子脑子烧坏了 。专家称 , 儿童发烧体温不太高时不必用退热药 , 但如体温超过38.5℃时则可能引起惊厥 , 应及时在医师指导下用药 。家长不要擅自同时给孩子服用几种退烧药 , 如果剂量控制不好 , 可能会有隐患 。
宝宝发热
高于38.5℃时可用退烧药
从中医来讲 , 儿科是“哑科” , 由于小儿身体不适不懂得表达 , 所以需要父母细心观察小宝宝的日常饮食作息 , 留意细节 , 及早发现宝宝发病的征兆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内科主任及温病学教研室主任钟嘉熙说 , 正常宝宝体温波动在36℃~37.3℃(腋温)之间 。家长应经常用手摸一摸孩子的额头、手脚 , 注意觉察小儿体温变化 , 若出现手足发凉、怕风 , 喜欢依偎在妈妈怀里 , 有可能很快出现发热 。
假如孩子发烧 , 应当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退烧药 , 体温低于38.5℃ , 一般不用服用退烧药 。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方法、口服中草药、多喝温开水的方法降温退热 。小儿皮肤薄嫩 , 皮下血管丰富 , 发热时可采用温水搽浴、退热贴外敷等物理降温 , 尤其是婴幼儿 , 副作用少 , 优于药物降温 。
宝宝体温未稳定前 , 在服用退热药体温下降后 , 也应每3-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 , 及时发现小儿发热 , 以免出现病情反复 。听从医生指导 , 不同退烧药最好不要同时服用 , 如果剂量控制不好 , 会有隐患 。更不可为了加强退烧效果 , 为宝宝多服几次退烧药或将剂量增加 。退热药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 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应用 。
宝宝发热时
多吃粥 , 少油腻?
孩子发热时 , 由于胃肠道蠕动变缓 , 消化液分泌减少 , 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 , 让家长们很着急 。对发热的孩子来说 , 最重要的是水 , 所以发热时要消耗大量的水分 , 加上口服退热药物 , 大量出汗 , 导致体内水分丢失 , 若不及时补充水分 , 可导致体内缺水 , 尿量减少 , 不利于毒素的排泄 , 故勤喂水进行补充很有必要 。但必须强调的一点是饮料不能代替白开水 。
出汗多时要稍增加食盐摄入量 。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 , 饮食以低脂肪、低蛋白、流质食物为主 , 如面条、菜粥等 , 多吃新鲜蔬菜等含维生素C多的食物 。
孩子体温下降 , 食欲好转时 , 可改为半流质 , 如肉末菜粥、面条或软饭、蛋羹 , 肉汤等 ,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 少量多餐 。比如可以将白萝卜洗净切片 , 加入米醋腌渍后 , 每日当作开胃小菜以促进消化功能恢复 。发烧的孩子应少吃海鲜、过咸、油腻、煎炸、燥热、辣椒等刺激食物 。
专家推荐退热良方
(1)绿豆鸡蛋清饼:绿豆粉100g?鸡蛋清1枚 。将绿豆粉炒热与蛋清调和为饼 , 敷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