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医生改变了我的状况


故事的开始:我的亲身经历
我深信自己是一个充满爱心的妈妈 。我的两个大孩子还小的时候,有5年的时间,我几乎每夜都不得安宁 。而当这一切刚刚结束,第三个孩子又来报到 了 。我想:“像我这么有经验的妈妈,不可能再出什么差错 。”果然第一个星期顺利地过去了 。然而安德烈娅长得越大,越会在夜里醒来要人喂奶 。后来,为了方便我们把她从婴儿床移到自己床上,我先生沮丧地搬到阁楼,这样至少他可以睡觉 。
安德烈娅7个月大的时候,一夜要喂7次奶 。
凌晨4点以前,她根本没办法真正睡着,每15~30分钟就会惊醒一次要吸吮奶嘴 。甚至白天她也不愿意睡在自己的床上 。
只有在行车时或是在婴儿车里,她才有可能小睡半小时,而且还不一定是在哪个时段睡;她的睡眠时间全天加起来不到9个小时 。我睡得当然更少——每次只有30分钟,至多两个小时 。这时候所谓妈妈经或者心理医生的专业知识都派不上用场,而育儿书籍也顶多就是告诉你夜里父母可以轮流起床照顾孩子,或者说3个月大的宝宝通常已经可以一觉到天明 。
但如果你的宝宝不是那么回事的话,“为什么不是这样?”“不是的话该怎么办呢?”这些问题他们根本没提,也几乎不能提供任何有效的建议 。
我别无选择,只能过一日算一日 。我的两个较大的孩子——6岁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和4岁的女儿卡塔琳娜——其实正值特别需要关爱的时候 。克里斯托夫刚刚上小学,而卡塔琳娜则开始上幼儿园 。他们在这个变动的时期所得到的关爱太少了,而我的婚姻也亮起红灯,所有的事情都不对劲了 。我只能说命运似乎不太公平,身为母亲的我正在被一个睡不好的宝宝处罚,即使我已经将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她的身上 。
令人惊讶的知识
我不过是在U5检查(宝宝7个月大时的健康检查)时顺便跟我的儿科医生莫根罗特先生——也是本书的合著者——提及我的焦虑,我并不指望能得到任何有用的建议 。因为对于我之前两个孩子的睡眠问题,他也只是表现出没什么具体办法的同情而已 。
然而这次不同了 。他出乎意料地问我:“你希望情况能改善吗?”接下来我们展开了一段深谈 。莫根罗特医生和我分享了他在波士顿一家著名的儿童医院进修的经验,在那儿他认识了儿童睡眠研究中心的负责人费贝尔教授 。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费贝尔教授就已经发展出一套方法,让父母不但能在短时间内就 将孩子哄睡,并且还能一觉到天亮 。莫根罗特医生把这套方法和相关论文都带回德国了 。他把这些资料拿给我这个疲惫不堪的母亲看,让我喜出望外 。
这回我真的是开了眼界 。很快我就明白,为什么我的宝宝这么难入睡,以及之后我该注意什么 。所有的一切都豁然开朗,只留下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自己早没有想到?”
举手之劳立大功
我的小女儿安德烈娅成为我的第一个“病人” 。两个星期之内,她学会了白天在固定的时间睡两个半小时,晚上则不间断地在她自己的小床上从8点睡到 第二天早上7点 。她的睡眠加起来,比之前至少多了3个小时,从此家里又有了生气,我们的生活质量也大大地提升了 。只不过是举手之劳,居然可以获得这么大的 正面效果!我们当然要让更多的父母知道这个有效的方法,也让大家了解宝宝睡眠的必要知识 。
【亲身经历:医生改变了我的状况】从第三章开始我们会详细地介绍这个方法 。
成功的合作就此开始
从此,莫根罗特医生和我展开了一段成果丰硕的合作 。接下来的几年,莫根罗特医生和我各自进行了几百次的咨询谈话,对象是孩子同样有睡眠问题的父母 。咨询结果非常成功,宝宝的睡眠问题大都在第一次咨询的几天后就解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