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宝宝写日记|别不信,孩子的将来是好是坏,成也妈妈,败也妈妈( 二 )


大部分妈妈在与宝贝分离时都是采取“偷偷溜走”的方式 。 殊不知 , 这个时候的宝贝处于感知运用阶段前(0至2岁)或前运算阶段(2至7岁) , 具有“客体永久性”概念 , 不能理解守恒 。 妈妈的突然消失就会让宝宝以为妈妈永远没了 , 焦虑和恐慌自然产生 , 这样很难给婴幼儿建立初期的安全感 。
如果妈妈要去上班 , 将宝贝托付给上一辈 , 那么就要大大方方地告诉孩子:妈妈上班了 , 8个小时候就回来 , 抱一个再出门 , 再跟宝宝说一声再见 。 下班尽量准时 ,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呼唤宝宝 , 拥抱宝宝 , 让孩子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 。
不要以为孩子小 , 听不懂 。 这样重复几次 , 宝宝就知道妈妈消失一阵子就会回来 , 慢慢孩子就能接受妈妈的离开 , 以后妈妈出门还会主动跟妈妈再见 , 帮妈妈开门了 。
安全感就从婴幼儿时期与妈妈心理上的分离而建立起来了 。
第二 , 父母的关系 。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良好的家庭关系 。
父母幸福 , 孩子才能感受到被爱 , 才能感受家的温暖 , 不用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 不用为父母的关系而担忧甚至内疚自责 , 才能铸造孩子最基本归属感和安全感 , 形成阳光开朗的性格 。 有调查表明 , 其实父母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 6至24个月的创伤期而已 , 这本身就具有自我修复能力 , 最主要的是父母幸福 。
第三、妈妈的情绪稳定 。
人非圣贤 , 谁都有脾气 。 妈妈情绪稳定并不是指妈妈不能生气 , 而是指妈妈的“地雷区”稳定 。 孩子当然可以不听话 , 如果孩子什么都听父母的 , 那他如何超越父母?只要不触碰原则就可以 , 如果触碰原则底线 , 当然是需要被“修理”的 。
一位同事 , 有一次发工资 , 领导给她奖励1000元 , 心情格外好 。 孩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因为和同学去玩了 , 到家的时间比平时规定的时间晚了整整一个多小时 。 当孩子战战兢兢回家 , 等待妈妈的怒火时 , 这位同事却高兴地对孩子说“孩子 , 快洗手吃饭 , 妈妈给你做了最爱吃的红烧肉” 。 孩子当时受宠若惊 , 以为晚点回来就不是事了 。
第二天继续晚回家一个多小时 , 结果刚进门就被妈妈暴打一顿 。 这下孩子彻底懵了 , 后来 , 孩子知道看妈妈的脸色行事 , 学会委屈自己 , 取悦妈妈 。 小小年纪的孩子过早成熟 , 未必是件好事 。
其实是孩子没有边界感 , 内心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表现 , 这样的孩子往往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手上 , 以为只要自己做的足够好 , 别人就会对自己好 , 一辈子唯唯诺诺 , 卑微生活 。
所以 , 作为母亲一定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 提高自己的修养 。 即使生气 , 也要时刻告诉孩子 , 生气不是针对人 , 是针对事 。 无论孩子犯什么错误 , 父母永远爱孩子 , 并且愿意陪伴孩子一起改正错误 。
总之 , 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 , 就像一颗小树苗 , 园丁需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它进行不同方式的管理 。 4个月至3周岁期间 , 父母需要正确做好与孩子心理的分离 , 同时用良好的家庭关系给孩子建立充足的奠定一生的安全感 。
图片均来自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