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以下易“中招”手足口


●讲卫生 , 晒太阳 , 多通风 。环境卫生差及个人不良卫生习惯容易诱发手足口病 , 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要勤洗手 , 勤洗澡 , 不喝生水 , 不食生食等;
【3岁以下易“中招”手足口】●手足口病毒害怕高温和紫外线 , 如果每天能进行30分钟日光浴(也就是晒太阳) , 也能有效杀灭病毒;
●要保证室内通风状况良好 , 越密闭的环境病毒的密度就越大 , 被感染的几率也就越大 , 所以要经常保持室内通风及勤晒衣被 。
在今年1月至3月期间 , 全国30个省份共报告手足口病例4万余例 。国内外资料显示:
6月至7月份是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期 。由于手足口病特别容易引起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 , 因此专家认为 , 预防手足口病仍是幼儿父母和托幼机构要关注的重点 , 讲究卫生是此病的关键所在 。
3岁以下的婴幼儿最易“中招”
“手足口病在儿科是常见的疾病 ,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 尤其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张又祥说 ,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 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 , 但能够传播病毒 。”
上个星期市一医院就接收到一名患手足口病的幼儿 。据介绍 , 这名患儿才2岁多 , 来医院时家长以为孩子是感冒发烧 , 后来医生一做检查 , 发现孩子的手、脚、口腔都有水疱 , 才初步诊断为“手足口病” 。大多数患手足口病的儿童症状都比较轻 , 主要就是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 。只要少数患儿感染肠道病毒之后 , 发生病毒变异 , 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 , 易发生死亡 。
温热环境适合肠道病毒传播
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是“肠道病毒” , 而这种病毒最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 , 而且传染性强 , 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所以 , 手足口病在春夏病毒活跃的季节 , 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流行和爆发 。
张又祥说 ,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 , 也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患儿的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床上用品、内衣等都可造成病毒传播 。
因此 , 在此病流行期间 , 可发生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感染和家庭聚集发病现象 。因为 , 一个小朋友患病 , 就很有可能传染给其他的儿童 , 而在家庭里成人可以是隐性的感染者(感染了病毒但不发病) , 通过亲吻、呼吸道等再把病毒传染给小婴儿 。
■点击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以夏秋季多见 , 分布极广泛 , 此病传染性强 , 传播途径复杂 , 流行强度大 , 传播快 , 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 。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 , 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
手足口病具有2-7天的潜伏期 , 发病初期表现为发热 , 白细胞总数轻度升高 , 继而口腔、手、足等部位粘膜、皮肤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 , 通常情况下 , 患儿的预防措施会被忽略 。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