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给埃奇沃斯的信中 , 托马斯透露了自己对萨布丽娜的青睐 , 因为她比卢克丽霞更听话 , 更愿意受教导 。 实际上 , 两个女孩都表现出对他教育的厌倦 , 这让托马斯感到愤怒 , 他失去了耐心 。
1770年春天 , 托马斯和姑娘们回到了英国 。 卢克丽霞被送去当了学徒 , 而托马斯对萨布丽娜的教育则上升到了另一个层次 。
“消极教育”
在《爱弥儿》一书中 , 卢梭解释了“消极教育”的概念 , 托马斯对此的理解是应该让女孩接受耐力训练 , 强化她的神经 。 为了增加萨布丽娜对疼痛的抵抗力 , 托马斯在她的背部和手臂上倒热蜡油 , 或者在她背部和手臂上插针 , 同时命令她不许哭 。
卢梭的书中还说 , 如果经常在一个人的附近点燃爆竹或者开枪 , 这个人对爆炸的声音就会习以为常 , 所以托马斯直接朝着萨布丽娜开了一枪 , 子弹射穿了女孩的裙子 。
为了增强她对奢侈品的抵抗力 , 托马斯给了萨布丽娜一个装满丝绸的盒子 , 然后命令她把盒子扔进火里 。
“消极教育”的结果是萨布丽娜可以做到在皮肤碰到热蜡油的时候一声不吭 , 但她无法阻止自己在托马斯朝她开枪的时候惊声尖叫 。 萨布丽娜开始质疑托马斯的训练方法 , 对托马斯要求她做的事情有了抱怨和抵触 。
实验失败
1770年圣诞节期间 , 埃奇沃斯来拜访托马斯和萨布丽娜 , 他对托马斯说 , 实验失败了 , 如果托马斯不想娶萨布丽娜 , 就不要再留她在身边 , 因为她的年纪已经太大了 。
托马斯做了决定 , 1771年初 , 他把萨布丽娜送去了一个寄宿学校 。 三年以后 , 他安排萨布丽娜成为一个制衣家族的学徒 。 那家人对萨布丽娜很好 , 她也对新生活非常适应 。 不幸的是 , 他们的生意不到一年就破产了 , 萨布丽娜变得无处可去 , 托马斯把她安排到他的朋友基尔家中做管家 。
萨布丽娜18岁时 , 托马斯开始重新考虑是否要娶她 。 他又开始了测试 , 这一次她对他的要求响应得比较积极 , 他觉得自己已经成功地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妻子 , 于是二人订婚了 。
托马斯对萨布丽娜穿着的要求很严格 , 比如在外出去朋友家做客之前 , 他会对“未来完美妻子”穿什么给予精确的指示 。 可是 , 一次拜访朋友时 , 萨布丽娜没有按照指示着装 , 托马斯再次愤怒了 , 他做出了最终的结论:萨布丽娜不符合他心中完美妻子的形象 。
他取消了订婚 , 把她送去伯明翰的一个寄宿公寓 , 每年给她50英镑的生活费 , 决心永不相见 。
发现真相
在伯明翰生活了八年之后 , 有一个药剂师向萨布丽娜求婚 。 她写信请求托马斯准许她接受求婚 , 他的回答是“绝对不行” 。
1778年 , 托马斯迎娶一位名叫埃丝特·米尔内斯的女继承人 , 既然找不到完全合心意的 , 干脆找个有钱的 。
1783年 , 比克内尔又回到这个故事中 , 他向萨布丽娜求婚 。 她再次询问托马斯的意见 , 他还是要求她不要接受求婚 。 无奈之下 , 比克内尔向萨布丽娜和盘托出了她被收养的真相 。
出离愤怒的萨布丽娜接连写了好几封信给托马斯 , 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 。 她最终嫁给了比克内尔 , 根据合同 , 托马斯支付给她500英镑做嫁妆 。
新婚夫妇买了一栋房子 , 后来又有了两个孩子 。
然而 , 由于比克内尔好赌 , 他们的钱很快就花光了 。 婚后三年 , 比克内尔死于中风 , 没有留下任何积蓄 。
有始有终
比克内尔的律师朋友为萨布丽娜和孩子们筹集了大约800英镑 , 还帮她找到了一份管家的工作 。
- 孩子玩手机、游戏成瘾,不愿学,如何远离“上瘾” 走向快乐生活?
- 产后生活中,你会经历什么?
- “我宁愿要2个儿,也不要1个女儿”,90后宝妈这番话,很现实
- 儿子高烧医院排队800多号,儿科为何留不住医生?归根结底是现实
- 李玫瑾教授:情商不高的人,基本上都生活在这样的家庭
- 二胎随“母姓”成新潮流?过来人直言:后悔了,这3个问题太现实
- 丁克年轻时“放浪不羁”,晚年“后悔不已”?现实不是你想的那样
- 人口出生率再创新低:为什么“催生主力”都沉默了?原因很现实
- “生女儿”和“生儿子”,父母晚年的生活,差别之大不是一丁点
- “孩子上大学后,每周给300生活费”,网友群嘲:你咋不按顿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