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妈妈”到改叫“妈”,一字之差,却蕴含孩子3个内心变化

有这么一个字 , 没有地区之分 , 在大部分的地区发音都是一样的 , 而这个字便是"妈" , 不管是那里的方言或者是什么语言 , 母亲的称呼都有"ma"这个发音 , 而这个发音也是大多数孩子所发出的第一句发音 , 勉强算得上是孩子所说的第一句话 , 而这句话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身份 , 还是责任、母爱等象征 。
孩子从“妈妈”到改叫“妈”,一字之差,却蕴含孩子3个内心变化
文章图片
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 , 在孩子小时候 , 孩子从来都是叫"妈妈"的 , 但是当孩子稍大一些 , 大概10岁左右 , 就开始慢慢的转变 , 从"妈妈"这个叠词渐渐的到"妈"单字发音 , 虽然说只有一字之差吧 , 意思也很相同 , 但是相信许多宝妈对于这点细节还是很在意的 。
前两天就有朋友跟我说过这件事 , 朋友说突然发现 , 孩子居然叫自己"妈" , 刚开始我还很奇怪 , 不然该叫什么?但是朋友仔细说来 , 我便懂朋友的意思了 。
孩子从“妈妈”到改叫“妈”,一字之差,却蕴含孩子3个内心变化
文章图片
原来朋友的孩子一直都是叫"妈妈"的 , 突然孩子在早上着急的时候 , 喊了一句"妈"便上学去了 , 朋友刚开始还没反应过来 , 但是当她回想起时 , 第一时间就是孩子是不是哪里生自己的气了 。
思考一番之后 , 我问朋友 , 你怎么称呼你母亲呢?朋友反应了过来 , 因为她自己也是称呼母亲为"妈" , 而不是"妈妈" , 而且她已经想不起来是从何时开始从妈妈改叫妈的了 。
孩子从“妈妈”到改叫“妈”,一字之差,却蕴含孩子3个内心变化
文章图片
孩子从“妈妈”到改叫“妈”,一字之差,却蕴含孩子3个内心变化】"妈"和"妈妈" , 一字之差 , 区别在哪呢?
两个称呼意思相近 , 如果非要说其中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 我想大概就是亲密度略显不同吧 , 毕竟 , 妈妈两个字连起来都是多么温柔 , 同时也显得很亲密 。 而称呼"妈"的人 , 和父母的关系或是显得生疏了些 。
孩子从“妈妈”到改叫“妈”,一字之差,却蕴含孩子3个内心变化
文章图片
孩子从"妈妈"改叫"妈" , 蕴含着孩子的3个内心变化
1.孩子内心逐渐成熟
孩子终究会慢慢长大 , 称呼妈妈显得太亲密了或许会让孩子被嘲笑 , 内心成熟的孩子会在意他人的看法 , 同时 , 强烈的自尊心会促使孩子改变称呼 。
特别是男孩子 , 为了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 , 提醒父母不要再把自己当作小孩子了 , 孩子的称呼便会发现一些细微的改变 。 现实也是如此 , 孩子到十几岁时 , 跟宝妈沟通时就没那么亲密了 , 有了自己想法的孩子 , 渴望独立和受到尊重 。
孩子从“妈妈”到改叫“妈”,一字之差,却蕴含孩子3个内心变化
文章图片
2.孩子的叛逆心理
每个孩子都有叛逆期 , 打心底的会认为父母的话和行为存在问题 , 也开始变得不那么尊重父母了 , 叛逆心理让孩子不愿意在和父母保持一个亲昵的称呼 。 还记得孩子小时候 , 需要宝妈的保护和照顾 , 总是会说"妈妈 , 我要那个""妈妈 , 我不想" , 但是当孩子到了叛逆期后 , 孩子便不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和建议了 。
孩子从“妈妈”到改叫“妈”,一字之差,却蕴含孩子3个内心变化
文章图片
3.和父母之间有矛盾
当然 , 也不排除孩子和父母之间出现矛盾的情况 , 有时候父母可能冤枉了孩子 , 孩子心中有气 , 自然不会叫出一个亲昵的称呼 。 这时的父母需要反思自己 , 或者是和孩子交流沟通 , 找出问题的所在 , 让亲子关系更为和谐亲密 。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是怎么称呼你的呢?你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呼自己的妈妈为"妈"的呢?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