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寺院怀古发幽之处 佛教寺院常识及游览禁忌

佛教寺院是旅途常见的怀古发幽之处,了解一些基本的宗教常识和禁忌,会让旅游的底蕴更丰富 。下面跟随360常识网了解一下吧!

?佛教寺院怀古发幽之处 佛教寺院常识及游览禁忌

文章插图
三门殿
寺院的大门一般三门并立,即中间一个大门、两旁各一小门,所以又称三门殿 。进入三门殿,两旁各有一金刚,即警卫佛的夜叉神,因其手持金刚杵,所以又名“执金刚” 。传说,佛前有五百“执金刚” 。
?佛教寺院怀古发幽之处 佛教寺院常识及游览禁忌

文章插图
天王殿
进入三门后的第一重殿,前供弥勒菩萨,面朝南;后奉韦驮天,面向北 。东西两旁供奉四大天王,东方天王“提多罗咤”,意为持国,即能护卫国土,是帝释天的主乐神,持琵琶,护东方弗提婆(胜)洲人民;南方天王“毗琉璃”,意为增长,即能使他人增 长善根,持剑,护南方阎浮提(胜金)洲人民;西方天王“毗留博叉”,意为广目,即能以慧眼观察、守护民众,金龙缠手,护西瞿耶尼(牛货)洲人民;北方天王“毗沙门”,意为多闻,即有大福 的大德,能保护民众财富,持伞,护北郁单越(胜处)洲人民 。四大天王也就是俗称的“四大金刚” 。其实,在佛教中,金刚和天王是完全不同的神灵 。
?佛教寺院怀古发幽之处 佛教寺院常识及游览禁忌

文章插图
弥勒菩萨名“阿逸多”,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南天竺人,出生在兜率天 。民间也有把布袋和尚当作弥勒菩萨的化身的说话,源自五代时的浙江奉化 一带,常有一携布袋的僧人教化民众,信者众;该僧人临终时留下一首偈语“弥勒真弥勒,分胜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方才揭开了谜底 。
韦驮天,也称韦驮菩萨,传说是南方天王部下的一位将军,因其经常周行东南西三洲(北洲无出家人),护助出家人,故宋代以后,逐渐在寺中塑韦驮天像供奉 。
?佛教寺院怀古发幽之处 佛教寺院常识及游览禁忌

文章插图
大雄宝殿
即寺院正殿,亦称大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大雄即是称赞释迦牟尼佛威德高尚的意思 。
释迦牟尼佛,即佛教的教主,为二千五百年前印度释迦族的一位王子,出家领悟成佛,创立了佛教,所以被称为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佛旁一般都塑有两位比丘立像,年老者名“迦叶尊者”,佛涅盘后被后人称为初祖;年轻者名“阿难尊者”,迦叶尊者涅盘后被后人称为二祖 。
民间称释迦牟尼佛为如来佛,其实是不对的 。如来一词,是指“自心如来”,是诸佛的通名,只要获得佛果,都可称为如来,因此“如来”是“佛”的另一种 称谓 。
?佛教寺院怀古发幽之处 佛教寺院常识及游览禁忌

文章插图
游览禁忌
在寺院游览时,应称僧人为“师”、“法师”,尊称主持僧人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为“喇嘛”,即“上师”之意 ;忌直呼“和尚”、“出家人”,或其它污辱性称呼 。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微微低头;忌握手、拥抱、触摸僧人头部等不当行为 。
与僧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婚配之事,或食用腥荤之言,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
【?佛教寺院怀古发幽之处 佛教寺院常识及游览禁忌】在寺院内不应大声喧哗、指点议论或妄加嘲讽;禁止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等行为;僧人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也不得随便伸手抚摸;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