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手足口病儿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


日前 , 国家疾控中心与省疾控中心相继发出提示 , 每年春季 , 手足口病发病率都会有所上升 , 需要高度戒备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 , 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 , 除了少数病情严重的需住院治疗外 , 大多数患者病情较轻 , 可在家护理休养 。
关键词:隔离、消毒
如果患儿症状轻微 , 在医院就诊后可不住院 , 但家长将其带回家后应迅速隔离 , 以防接触其他人产生交叉感染 , 加重病情或感染他人 。
隔离时间一般为两周 , 直到患儿的热度、皮疹消退及水疱结痂 。
由于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是患儿的唾液、疱液、粪便污染的手、日常用品等 , 患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 , 可以用含氯的消毒液将其浸泡或煮沸 , 或者用50摄氏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 , 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 。
【家有手足口病儿 好妈妈胜过好医生】患儿的粪便也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
患儿的房间要定期开窗通风 , 保持空气新鲜、流通 , 温度适宜 。减少人员进出患儿房间 , 禁止吸烟 , 防止空气污浊 , 避免继发感染 。有条件的家庭每天可用乳酸(学名叫乳酸依沙吖啶溶液 , 药店有售)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
乳酸的用量按每10平方米的房间2ml计算 , 加入适量水中 , 加热蒸发 , 使乳酸细雾散于空气中 。
熏蒸时要关闭门窗 , 人员离开房间 , 20~30分钟后开窗通风 , 因为气味比较刺激 。
关键词:清洁、清淡
患上手足口病后 , 孩子往往会因口腔疼痛而拒食、流涎、哭闹不眠等 , 因此要注意保持孩子的口腔清洁 , 预防细菌继发感染 。
可在饭前饭后用淡盐水或温水让其漱口 , 对不会漱口的宝宝 , 家长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其口腔 。
孩子口腔糜烂时 , 可将维生素B2粉剂直接涂于糜烂部位 , 或涂鱼肝油 , 亦可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等 , 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出现严重的口腔疼痛或者溃疡时 , 可请医生用一些抗菌素软膏或者用带有局部麻醉功能的液体减轻疼痛 。
护理患儿手掌、脚掌、臀部出现的皮疹或水疱时 , 要注意给宝宝剪指甲 , 或者戴手套 , 以防宝宝蹭破或抓破皮肤而感染 , 随时清理大小便 , 保持臀部清洁 。
据介绍 , 在患儿手足部出现皮疹初期 , 可以涂抹炉甘石洗剂缓解症状;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 , 可涂抹碘伏、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
专家提醒说 , 当患儿为低热或中度热时无需特殊处理 , 可让患儿多喝温开水;亦可在水中加入一点清热、凉血、抗病毒的中药 , 比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等 , 可以帮助孩子恢复 , 有抗病毒的作用 。当患儿体温超过38.5℃时 , 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
患儿的饮食宜清淡、稀软、可口、易消化 。当孩子口腔有糜烂时 , 可以吃一些低温的流质食物 。不要让患儿喝生水 , 不要吃生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
特别提醒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由于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也具有侵害脑和心脏的特性 ,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 , 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 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