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周末能陪娃,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二 )


文章图片
我想象着那个让小助手感到无力的场景 , 也觉得既心疼孩子也心疼妈妈 。 孩子的需求信号没有被接收到 , 情绪暴躁到极点 , 是无助;妈妈使劲浑身解数 , 去接收孩子的需求信号 , 却毫无用处 , 是无奈 。
我建议她再努力试试 , 这种眼不见心不烦的状态是回避问题 , 并不能解决问题 。 孩子在爸妈面前会更娇气一些 , 特别是平时陪伴少的话 , 在一起的时候只有加倍耐心才能满足孩子心底对陪伴的渴求 , 很像旱了十天半个月的小花苗 , 只有浇足够的水才能扛得住下一次干旱 。
02
缺少陪伴就会缺少彼此间的理解
和小助手比 , 我是幸运的 , 老人在我生活的城市帮我一起照顾孩子 , 让我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同时 , 也能天天看到和陪伴孩子 。 但生活中迫于现实无法陪在孩子身边的妈妈有很多:有的是把孩子留给老人照顾 , 自己一个月、半年、甚至只有春节能回家陪陪孩子 , 有的是虽然生活在同城 , 但工作节奏太紧 , 实际陪孩子的时间很有限 。
总结来说都是“不能充分陪伴”从而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育儿问题 。
只有周末能陪娃,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文章图片
可以这么理解 , 孩子的心是一个毛坯房间 , 成长的过程更像是给这个房间做装修 , 只有他信任的人才可以做这件事 。
这个房间里原本需要爸爸妈妈来完成装修的 , 照顾、陪玩、关心等 , 所有爱的行动和表达就像是给房间里“走水电、铺地板、添置家具和生活用品” 。 但如果爸爸妈妈的陪伴和关心都不够 , 这个房间可能是空的 , 多年以后 , 房间还是钢筋水泥带来的冰冷 。
只有周末能陪娃,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文章图片
这个房间也可能被其他可信赖的养育者完成了“装修” , 当爸爸妈妈再走入这个房间 , 就会觉得“不熟悉” , 甚至不理解为什么是这种装修风格 , 为什么房间里会有这么多自己看起来没用的物品 , 再有甚者 , 房间出现了渗水、装修材料有毒 , 这些不可逆转的问题 。
我们很难判定父母在选择上的对错 , 但一定是错过了一些关键事情 , 像装修房间一样 ,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不必亲力亲为 , 但关键时刻必须在 , 关键问题必须盯 , 放在孩子身上就是“关键时候必须陪伴” 。
03
如果不能做到天天陪伴 , 就尽力做好关键陪伴
我知道小助手在努力早点把孩子接到身边 , 但在实现这个生活目标之前 , 能做好的就是关键时刻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 。
什么是关键陪伴呢?
有限的陪伴时间里专注去陪伴是关键陪伴 。
异地的亲子关系最忌讳的是一见面就想利用珍贵的相处时间去改变和教育孩子 , 对孩子来说 , 爸爸妈妈不在家已经成为生活常态 , 爸爸妈妈出现在身边的时候是“反常”的 。
试想一下 , 如果我们一年没见孩子 , 回去后孩子和平时一样 , 是不是咱们当妈的存在感瞬间就削弱了?所以 , 不管孩子是变得更爱笑了还是变得更爱哭了 , 都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 , 需要我们用接纳的态度去理解和陪伴 。
我也跟小助手仔细聊了二宝的情况 , 发现孩子确实是到了“可怕的两岁” , 而且每周都要面对“妈妈陪”和“奶奶陪”两种陪伴模式的交替 , 她也很难的 。 又是在学说话的阶段 , 很多情感和需求都没办法表达 , 只有哭闹和严重哭闹能表达她的抗议 。 小助手说这次回去要放下“该睡觉”了的执念 , 多配合孩子的需求 。
只有周末能陪娃,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