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又称粽子节

中国历史悠久 , 文化博大精深 , 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充满了民族特色 , 而端午节就是其中的一个 , 端午节时 , 还要在门的左右两边的墙缝中插艾蒿 , 午饭还要吃肉 , 饮雄黄酒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习俗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为什么又称粽子节 , 仅供参考 , 欢迎阅读!

端午节为什么又称粽子节

文章插图
端午节为什么又称粽子节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 因此也有人称端午节为粽子节 , 其实粽子节并不是端午节正经名字 , 只是现在有部分人用粽子节代指端午节而已 。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 , 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 ,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 , 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 , 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 , 悲愤交加 , 心如刀割 , 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 , 抱石投入汨罗江 , 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 , 沿水招魂 , 并将粽子投入江中 , 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 , 已有两千多年 。
千百年来 ,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 , 深入人心 。人们“惜而哀之 , 世论其辞 , 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 , 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 , 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 , 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 , 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
【端午节为什么又称粽子节】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过端午节都会赛龙舟、吃粽子、其实这些都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 , 民间一直以这种方式去纪念他 , 一直流传至今 , 这种习俗文化甚至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了一部分 ,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讲讲端午节的由来 。
屈原他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 , 这时的楚国君王为楚怀王 , 在战国七雄的局势中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实力大大增强 , 其它的大国也是不甘落后 , 纷纷变法图强 。楚国的国君楚怀王是非常信任屈原的 , 让屈原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 , 而屈原的政治路线是主张变法 , 主张与其它的强国一起防范和对抗秦国 。在屈原的变法过程中楚国的国力也慢慢强大起来了 , 更受到楚怀王的赏识 。只要是变法就会触及部分旧贵族的利益 , 他的重用受到别人的嫉妒 , 就这样旧贵族纷纷反对屈原的变法 。一些政客甚至在楚怀王面前诽谤屈原 , 就这样屈原和楚怀王的关系慢慢疏远了 。
在当时除了秦国外 , 实力较强的两个国家是楚国和齐国 。张宜给秦王献策 , 说只有破坏楚国和秦国的关系 , 他们六国联盟的计划就要落空 , 秦王觉得张宜说的很有道理 , 就让他去做了 。张宜带着金银珠宝到了楚国 , 马上就收买了一些重臣 , 之后就去见了楚怀王 , 说你们楚国和齐国断绝关系 , 秦国就会给你们楚国600里土地 , 那些受贿赂的重臣们纷纷赞同 , 这样既和大国秦朝交了朋友 , 又白白得了土地 , 可谓是一举两得 。屈原得知后劝楚怀王不要这样 , 最终还是跟齐国断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