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平时机灵的孩子可能是“假聪明”,大多不是“学习的料”

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 , 父母眼里出学霸” ,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娃很优秀 , 但每逢考试成绩一出来 , 心里就会产生落差 。
当家长与老师交流之时 , 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孩子挺聪明 , 就是不好好学习 , 他要能认真起来 , 成绩没问题 。 ”但很多孩子却因为这句话 , 错过了训练专注力的“重要时机” 。
李玫瑾:平时机灵的孩子可能是“假聪明” , 大多不是学习的料
对于这个问题 , 我国著名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谈了自己的想法 , 上学之后 , 平时那些性格活泼开朗、很机灵的孩子 , 大多学习一般 。 相反 , 平时话比较少 , 喜欢做自己事情的孩子 , 学习往往比较好 。
李玫瑾:平时机灵的孩子可能是“假聪明”,大多不是“学习的料”
文章图片
李玫瑾老师认为 , 这两类孩子之间的差别不在于智力 , 而是专注力 。 平时话少孩子从小和人打交道的机会不多 , 所以他的注意力很稳定 。
但对于“机灵”的孩子而言 , 他上课更关注别人的动作 , 比如老师的发型 , 同学们的小动作 , 即使是一件小事 , 都能将他们的注意力带走 , 所以平时机灵的孩子 , 可能会给很多人呈现出一种“假聪明”的现象 , 长大后的他们 , 大多不是“学习的料” 。
在李玫瑾教授的这段话中 , 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注意力的稳定性” , 其实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拥有专注力 , 可以从四个维度来综合判定 。
李玫瑾:平时机灵的孩子可能是“假聪明”,大多不是“学习的料”
文章图片
1)注意力的广度
比如 , 一个孩子在上课期间 , 能关注到老师以及其他同学的状态 , 这就是注意力的广度 。 这种广度往往会在老师身上有所体现 , 但如果是孩子 , 那说明孩子的专注力可能不强 。
2)注意力的分配
这个也很好理解 , 表现出来就是“一心二用” , 比如很多人可以边听音乐边开车 , 丝毫不影响他们正常驾驶 。
李玫瑾:平时机灵的孩子可能是“假聪明”,大多不是“学习的料”
文章图片
3)注意力的转移
这个词在孩子身上会有明显的体现 , 比如孩子在那里专心地玩耍 , 此时家长让孩子过来吃饭或喝水 , 在这个过程中 , 孩子就需要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件事情上 。 如果孩子的注意力转移比较弱 , 很可能会忘记前一件事 。
4)注意力的稳定
这项能力是孩子在学习阶段 , 最应该去培养的能力之一 , 但在培养之前 , 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不破坏” 。
李玫瑾:平时机灵的孩子可能是“假聪明”,大多不是“学习的料”
文章图片
每个孩子的专注力会有所不同 , 而家长往往好心办坏事 , 看着孩子在那里专心画画 , 就去要求孩子吃饭、喝水 , 这就是一种打断孩子注意力的行为 。 如果这种交流方式经常发生 , 那孩子的专注力就很难形成 , 日后便会出现“假聪明”的表象 。
“妈妈 , 别打扰我” , 智慧父母 , 应该为孩子的专注力“推波助澜”
1)维护“专注”氛围 , 较少打扰
当父母在家里或孩子的房间时 , 应该尽量保持房间整洁 , 物品要少 , 当你发现孩子在专注某一件事情时 , 尽量不要打扰 。
如果有老人在 , 可能会比较难控制 , 因为他们会更关心孩子的方方面面 , 此时就需要家长与老人进行沟通了 。
李玫瑾:平时机灵的孩子可能是“假聪明”,大多不是“学习的料”
文章图片
如果你发现孩子在屋子里是一种放空的状态 , 没有目标 , 不知道玩什么的时候 , 妈妈可以走过去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来读个绘本 , 好不好?”这样非但不会打扰孩子 , 反而还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 。
2)改善“电子产品”的环境 , 挽回孩子的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