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搞定可怕的2岁,我做了哪几点?

当了妈妈后,偶尔会翻看一些APP上的育儿视频,看看辅食怎么做,绘本怎么选等等。这几日,打开手机,平台推送的几个视频让我忍俊不禁 ,却又无比感慨。这些视频的主角,大多是两三岁的孩子,有的躺在地上大哭大喊,有的与父母霸气顶嘴、处处反抗。
这些视频无一例外,都提到“可怕的两岁”这个词,2岁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没有孩子之前,2岁的孩子在我眼里就是天使的代名词,而如今,身为一个2岁半孩子的母亲,我也曾身处其中,实实在在领略了“天使”到“魔鬼”的变化。
为了缓解育儿焦虑,我阅读了大量书籍,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因而,想给处在同一“战壕”的“战友”们出出主意,分享我行之有效的几个育儿对策。
妈妈|搞定可怕的2岁,我做了哪几点?
文章插图
1. 对孩子持有同理心
多数人在与同龄人相处时,会懂得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一旦相处的对象成了孩子,这种“同理心”效应立刻消失不见。我们只当自己是高高在上的父母,而孩子是依附于我们的弱小个体。如此一来,很多在孩子眼中合理的举动在我们眼里就成了“可怕的”不良行为。
有一次,女儿在房间看书,我在客厅做家务。等我走进房间的时候,看见女儿正在撕书,她一点点将其中一页从中撕开,饶有乐趣。我瞬间火冒三丈:“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能撕书,以后我再也不给你买书了”。女儿看我发火,委屈巴巴的走过来跟我讲和:“妈妈,我错了,我以后会爱惜书”。
冷静下来之后,我觉得自己过于暴躁了。女儿2岁之后,很少撕书,今天这么做或许是另有原因呢。于是,我问女儿:“是不是刚才看书的时候不小心把书撕烂了,然后觉得好玩,就顺着烂掉的地方继续撕了”。女儿小声的说是,眼眶里开始有泪珠在打转,她觉得自己终于被理解了。
此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都会尝试以女儿的处境和立场去想一想,是什么促成了她当下的行为。当我抱着同理心,以平等的视角去看待女儿的行为并对她表示理解时,我与女儿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了。
妈妈|搞定可怕的2岁,我做了哪几点?
文章插图
2.给孩子适度的选择权
2岁左右的孩子,其自主意识正迅速崛起。妈妈们都有一个感受是,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经常听到有人抱怨:“我孩子原来不这样的,也不知道怎么突然就这么叛逆了”。我也曾因孩子前后表现的差异性而几度反思,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引得女儿心存不满。
那时,我与女儿常在睡觉和刷牙这两件事上产生矛盾,每每我暴跳如雷,女儿大哭不止。有一次,到了刷牙时间,女儿正在沙发上玩的开心,直接回复我“不要”。我拉她近前,她很生气,作势要哭。我各种说服,均未生效。
彼时,我想到《正面管教》中提到的“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几个目的”:如果你提出某项要求而孩子拒绝配合时,很可能你们陷入了权利之争。当孩子自主意识崛起时,她希望很多事情都能由自己做主。
于是我问女儿:“你是想现在刷牙还是玩一会儿再刷呢?”女儿说:“我想再玩一会儿”。我又问:“那你打玩多久呢?”2岁的孩子对时间没有概念,她随口说玩两分钟。我说好的,两分钟之后妈妈来找你刷牙。过了一会儿,我跟女儿讲:“时间到啦,我们该刷牙喽。”女儿很顺从的躺下来,让我帮她刷牙。
有了这一次实战经验,此后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比如,晚上睡觉前,我会让女儿自己选择要讲的绘本,并询问她讲完几本可以睡觉。但凡她自己决定的,大多都能顺利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