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别把孩子养废了”比婚姻危机更可怕的,是家长们的教育危机( 二 )


“你别把孩子养废了”比婚姻危机更可怕的,是家长们的教育危机
文章图片
“读书改变命运”依然是教育焦虑最原始的动力
亲戚的两个儿子 , 弟弟初中就去当兵 , 哥哥中山大学研究生毕业 。 现在弟弟退伍后出来工作 , 每个月拿着四五千块钱的工资 , 哥哥毕业三年内就月入2万+了 。
在学习生涯 , 多读几年和少读几年 , 读得好学校和一般学校 , 一辈子真的会差很远 。
教育在当下的中国 , 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方式 。
教育焦虑不是凭空而来的 , “读书改变命运” , 依然是当下中国父母教育焦虑最原始的动力 。
耶鲁大学教授在《爱、金钱和孩子》一书中 , 分析了父母的养育风格 , 跟社会收入不平等和教育回报这两个经济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
跟瑞典、挪威等国家不同的是 , 我们国家贫富差距大 , 教育回报高 , 父母也更倾向于“鸡娃” 。
小时候多让孩子上一门兴趣班 , 可能就相当于给孩子的未来多打开了一扇门 。
让孩子多受一年的教育 , 毕业后收入就可能高出20%;多读两年研究生 , 收入可能高出40% 。 在学历和能力的提升之后 , 这种收入回报都是非常可观的 , 并且是终生的 。
“你别把孩子养废了”比婚姻危机更可怕的,是家长们的教育危机
文章图片
还有一组数据比较令人震惊:
2020年一些省份的普通高中录取率仅在40%~60% 。 2019年的深圳 , 公办普通高中的录取率已从47%降到45% 。 在上海 , 每3个中考生就有1人要去读技校或职高 。
在教育这条路上 , 越往上走 , 就会有越多的人被淘汰;越靠近金字塔顶端 , 每一步就会挤掉数量越大的同龄人 。 谁能一直胜出 , 谁就会成为这个社会未来的“精英” 。
中国上亿家长教育焦虑的背后 , 是对孩子“成功”的期待 。
而孩子“成功”的能力 , 除了要从学校里习得 , 还要在课外兴趣班上补充 。
普通家长给孩子灌输知识 , 好家长培养孩子兴趣
现阶段 , 大部分学校只是教给我们知识和应付工作的技能 , 却没有教给我们愉悦自己、与人合作相处的方式方法 。
中国的教育体制 , 一定程度上是“唯分数论”的 。 但近年来 , 学校的教学和考试正朝着更灵活的方向进步 , 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强烈 。
成绩给予我们在社会安身立命的本领 , 但培养孩子的兴趣 , 才能让孩子真正地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 , 有着高尚情操和情绪出口的 , 从容自信的人 。
别不信 , 在“单调的学习生活中”度过童年的孩子 , 长大后综合素质和综合竞争力 , 是远远比不上从小就各种参加兴趣班的孩子的 。
正如大多数90年代出生的农村大学生 , 和城市大学生就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 。
“你别把孩子养废了”比婚姻危机更可怕的,是家长们的教育危机
文章图片
这是个“拼爹”的时代 , 每一位父母都在倾尽所有给到孩子最好的起点 。
当然想要真正地培养好孩子 , 父母还得身体力行 , 对孩子的成长投入足够的心力 。
把孩子送去兴趣班 , 仅仅是个开始 。 在孩子十几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中 , 父母的陪伴、引导 , 适当的约束和鼓励都非常重要 。
正如学者周国平所说:“教授知识的方法是否正确 , 究竟有无价值 , 完全要看结果是激发了还是压抑了孩子的求知兴趣 。 ”
所有课外班兴趣班的终极目标 , 无非就是激发孩子的求知兴趣 , 让他更热爱生活和这个世界 , 拥有更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未来更多的可能性 。
再长远一些 , 这些兴趣和习惯终生相伴 , 孩子就有了更宽广的世界和更幸福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