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解读注释,修辞手法及写作手法分析 琵琶行赏析评价(11)


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是诗对琵琶乐声的描写 。由“大弦嘈嘈如急雨”到“曲终收拨当心画”几句 , 将抽象的、难以感知的乐曲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模拟出来 , 既有听觉形象 , 又有视觉形象 , 读过后让人感到余音袅袅 , 余味无穷 。其中“大珠小珠落玉盘”、“别有幽愁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等成了写乐声的经典诗句 。“急雨”、“私语”、“莺语”、“泉流”、“珠落玉盘”、“瓶破水迸”、“骑出刀呜”、“裂帛”等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匠心独运 , 无与伦比 。这一段音乐描写与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引》和李欣的《听董大弹胡笳弄寄语房给事》并列为古典音乐的四篇妙文 。但由于它的比喻平实、贴切 , 语言流畅、情感丰富 , 因此比其他三篇流传更广 , 也更为知名 。
(1)以景物烘托感情氛围 。如秋江夜别“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 这种萧瑟的秋景对离情别绪是有力的烘托 。“住近湓江地低湿 ,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四句描写了环境的恶劣 , 有力地烘托了“天涯沦落”之情 。
(2)用人物的神态、动作描绘出画面 , 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如“犹抱琵琶半遮面” , 画面传神地描绘了琵琶女娇羞的神情和犹豫迟疑的复杂心理 。再如“沉吟放拨插弦中 , 整顿衣裳起敛容 。”这里描绘琵琶女曲终时的动作、神态 , 不仅使人感到她的教养、经历不俗 , 而且自然地表现她由弹奏到自叙身世的内心活动 。另外“满座重闻皆掩泣”之后的一个特写镜头 , 诗人“泪湿青衫” 。画面的基调落在一个“泣”字上 。当然对曲调理解最深的 , 动情最浓的 , 以至“泪湿青衫”的 , 还是诗人自己 。“泣”的内涵显然是丰富的、深沉的 。
(3)从“转轴拨弦三两声 , 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曲终收拨当心画 , 四弦一声如裂帛”结束 , 诗人用极富想象力的语言再现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术 , 曲调未成情以先出 , 是对音乐气氛的很好烘托 , 而弹的过程更是撵词摘句 , 活用比喻来描写音乐的进程 。“大弦嘈嘈如急雨 , 小弦切切如私语 , 嘈嘈切切错杂弹 , 大珠小珠落玉盘”仿佛使人能够再次听到琵琶声一样 , “间关莺语花底滑 , 幽咽泉流冰下难”更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 , 带入到文字和音乐无法描述的空间 , “别有幽愁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谓点睛之笔 , 从音乐和哲学角度表达了至高乃无的学问 , 短暂暂停之后便是“银瓶乍破水浆迸 , 铁骑突出刀枪鸣”由静入动 , 如同万匹野马 , 同时出动 , 万丈瀑布 , 瞬时倾泻 , “曲终收拨当心画 , 四弦一声如裂帛” , 观众还沉浸在意犹未尽的音乐中琵琶女已经停止了演奏 。
情景交融
本诗所叙之事(秋夜江头送客、琵琶女的悲剧命运、作者的贬谪生活)饱含的感情成分;景物的描写 , 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动作 , 心理的细致描写;人物以抒情方式倾诉悲怀;精当的说明和议论的巧妙穿插 , “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初为《霓裳》后《六幺》”“别有幽愁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等等 , 对于塑造琵琶女的形象 , 有画龙点睛之妙 , 也是不容忽视的 。凡此种种 , 都使这首诗满含着抒情气息 , 做到了叙事与抒情的密切融合 , 增强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艺术魅力 。他把歌咏者与被歌咏者的思想感情融二为一 , 说你也是说我 , 说我也是说你 , 命运相同、息息相关 。琵琶女叙述身世后 , 诗人以为他们“同是天涯沦落人”;诗人叙述身世后 , 琵琶女则“感我此言良久立” , 琵琶女再弹一曲后 , 诗人则更是“江州司马青衫湿 。”风尘知己 , 处处动人怜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