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解读注释,修辞手法及写作手法分析 琵琶行赏析评价( 八 )


顶真也可以在交代事物的时空位置时使得彼此之间关系更加紧密 , 不会呈现分割、零碎的状态 , 也可以使人的目光像是跟着镜头一样跟随移动 。
比如风吹过梧桐树 , 树上的露珠滚落到了草地上 , 草地上惊起了一只鸟 , 鸟扑腾着翅膀飞到了半空 。虽然都是很普通的景象 , 但是通过顶真的组合却可以使意境妙趣横生 , 充满了生机活力 , 并且使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嵌套得十分紧密 , 加强了整体性 。
顶真还可以起到引出与强调的作用 。比如 , 全国高考看江苏 , 江苏高考看南通 , 这就是通过由大到小的层层铺垫与衬托 , 突出了江苏以及南通高考的难度之大 。
学会顶真可以使表达的逻辑更为严谨和周密 , 也可以使抒情写景时更加的灵动和清新 , 并且使句子环环相扣 , 读起来流畅而具有节奏美 。
通感
通感就是转换感觉 , 即在描写对象时 , 通过语言表现 , 使感觉转移 , 将人的听觉 , 嗅觉 , 触觉 , 味觉 , 视觉等不同感觉相互交错 , 将原本用于某种感觉的语言转移到形容另外一种感觉上 。
它巧妙地借助了人的联想能力 , 比如人们看到一片芳菲的景象便会 , 想到春暖花开(温暖的感觉) , 想到蝴蝶飞舞 , (视觉)想到溪水潺潺 , 鸟鸣嘤咛(听觉) , 从而沉浸在春天万物复苏的意境中 , 感受到春天蓬勃的生机 。
在通感中 , 味道是有声音的 , 声音是有颜色的 , 颜色是有温度的 , 温度是有重量的 。这让表达更加地形象与生动 。
比如文中 , “间关莺语花底滑 ,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 ,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 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 , 铁骑突出刀枪鸣 。”
琵琶声时而像黄莺的歌声在花下婉转流动 , 时而像泉水在冰层下艰难流动 , (听觉调动视觉)时而像水流遇冷渐渐失去流动性开始凝结(听觉调动触觉) , 声音开始中断 , 让人心里生出愁思、幽怨和暗恨 , (听觉调动感觉)又突然像是银瓶撞破 , 水浆溅洒;像是军队厮杀 , 刀枪齐鸣 。(以声类声中也会唤起以声类形 , 即听觉调动视觉)
通感是在现实之外 , 通过想象对客观物体的艺术形象进行再创造 。它对于意境的营造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
不过 , 虽然它不像比喻那样 , 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对应关系 , 但是两种感觉之间也要有相似之处 。
比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 , 微风过处 , 送来缕缕清香 , 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 这里就是用听觉来写嗅觉 。通过高楼和渺茫写出了歌声的若有若无 , 隐隐约约的神秘美 , 由此来表现花香的淡雅悠远 , 沁人心脾 。不仅突出了事物的特征 , 而且使意境更富有朦胧美和诗意美 。
通感还需要注意一点 , 即先要自己在脑海中构造出情境 , 先沉浸在那个氛围中 , 只有让自己的感官变得活跃 , 能够被触动 , 这才能够触动别人 。
学会通感可以使文字更富有想象的张力与诗意美 , 更能让读者沉浸在我们的文字所构建出的意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