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了不起的老爸》,还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式”感动?

走进电影院之前 , 我以为选择在父亲节前夕上映的《了不起的老爸》会是一部温暖治愈的父子亲情片 。 可看完之后 , 我能理解父亲肖大明确实爱儿子 , 但这个福分我真的不想要 。
是《了不起的老爸》,还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式”感动?
文章图片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观影感受 , 尽管有些尖刻 , 我还是想说:令人窒息 。
在影片的开头 , 主创营造了一个经典的“父子隔阂”设定 , 少年肖尔东患有多发性硬化症 , 却偏偏喜欢跑步 , 最大的梦想是成为马拉松运动员;父亲肖大明担心儿子的病会因此恶化 , 千方百计阻挠儿子跑步 , 希望他遵照自己的安排去学钢琴 。
按理说 , 父亲的做法虽然有专断的嫌疑 , 但终归是为了儿子的身体着想 , 哪怕手段稍显激烈 , 也到不了引起强烈不适的程度 。
但在《了不起的老爸》中 , 父亲肖大明成功地成为了一朵“不一样的烟火” , 在2021年的亲情片中依然能看到这样“活化石”级别的中国传统家长 , 堪称极致复古的体验 。
是《了不起的老爸》,还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式”感动?
文章图片
电影中为了表现父亲“深爱自己的儿子却不知用何种方式表达” , 肖大明一直在重复的两句台词就是“我为了你好”和“你要听话” 。
然而 , 听爸爸的话就真的会好吗?同样患有多发性硬化症、英年早逝的肖尔东妈妈已经给出了证明 , 并不会好起来 , 而且肖尔东注定即将失明 , 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
是《了不起的老爸》,还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式”感动?
文章图片
肖大明很清楚这个事实 , 所以他不让肖尔东跑步 , 从小就训练他闭着眼睛走盲道、上下台阶 , 送他去学钢琴 , 拼命工作、省吃俭用给他买进口的新琴 , 就是为了等到儿子看不见那天 , 不至于失去生活能力 。
古人云“父母之爱子 , 则为之计深远” , 所以肖大明顺理成章地按照自己的设想安排着一切 , 唯独不肯在意肖尔东的想法 。
一句“我为了你好” , 霸道地支撑起了肖大明所有的行为逻辑;一句“你要听话” , 把儿子的反抗简单粗暴地扫入“不懂事”的围栏里 。
是《了不起的老爸》,还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式”感动?
文章图片
于是影片中的肖大明有了绝对的权力 , 可以把想要去参加比赛的肖尔东锁在房间里 , 藏起他的跑鞋 , 甚至在肖尔东拒绝使用激素的时候把他按在床上强行治疗 。
在这一点上 , 《了不起的老爸》让我想起了引起强烈争议的《我的姐姐》 , 不同之处在于《我的姐姐》当中看不到“姐姐” , 而在《了不起的老爸》里只能看到占据亲情高地的“了不起的肖大明” , 却看不到儿子肖尔东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尊严 。
总有一天会彻底沉入黑暗的是肖尔东 , 即将像妈妈一样面对死亡阴影的也是肖尔东 。 更为讽刺的是直到片尾才被揭破的残酷真相:夫妻俩在怀孕期间就已经知道了妻子患上的多发性硬化症有遗传可能 , 但他们还是选择了生下孩子 , 理由是大不了养他一辈子 。
是《了不起的老爸》,还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式”感动?
文章图片
直到肖尔东病发之后视力只剩下微弱光感的时候 , 父亲肖大明反而让步了 , 而他让步的方式就是不仅想方设法帮肖尔东参加马拉松比赛 , 还要在从未受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突击练习马拉松 , 当儿子的陪跑 。
于是镜头开始一幕一幕地展现肖大明有多么努力 , 为了打动专业教练夏露强行跑完42.195公里 , 从天亮跑到天黑;在高强度训练中各种汗流浃背;心率一次次超过警戒值;最后在比赛中放手让儿子冲向终点 , 自己无比虚弱地倒在赛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