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死亡|看多了学校里的“社会性死亡”,才知道厚脸皮有多可贵( 二 )


社会性死亡|看多了学校里的“社会性死亡”,才知道厚脸皮有多可贵
文章图片
其次,是来自群体社交的压力 。孩子们的友谊始于简单,有时仅仅是因为位置上的邻近,或者共同的爱好就能走到一起 。而有的孩子为了能保持与对方的友谊,也会尽力与对方在各方面保持一致 。
我的一位朋友李女士,她的孩子与同班同学小c是好朋友,小c的家庭条件优越,李女士孩子也觉得要和朋友处在一个水平线上,虽然觉得和小c在一起花钱太厉害,有些承受不起,但为了能继续做朋友,她也试着在网上购买一些替代产品,在减少花费的情况下维持着这份友谊 。
你没看错,这种畸形的校园社交生态,真切地在每个学校上演着——三五孩子形成一个小圈子,与其他人划清界限,体现优越感;其他同学没有条件,却为了融入只能曲线救国寻找替代品,有时还会引来无情嘲弄 。
诸如此类的攀比不仅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还会让在盲目攀比中一直处于劣势的孩子,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产生巨大心理压力 。
他们在无法“胜出”的情况下,选择回避,游离于群体之外,产生挫败感、形成焦虑和自卑心理 。盲目的攀比让他们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只去关注别人有而自己没有的 。久而久之,烦恼便也随着欲望的增多而层出不穷,幸福感荡然无存 。
培养“厚脸皮”
提高社死门槛
大多数家长并不是没有经济实力来支持孩子的攀比行为,主要还是因为没有必要,觉得学生应以学业为主,10块钱的果汁笔和1块钱的水笔在提升成绩方面不会有显著差别 。
但是,投机者就可能会利用这些漏洞,对青少年投其所好,配合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段,就可能引诱未成年人走向物质欲望的深渊 。这是校园攀比之风最可怕的地方 。
社会性死亡|看多了学校里的“社会性死亡”,才知道厚脸皮有多可贵
文章图片
对付攀比最有效的应对策略,就是适当培养“厚脸皮” 。这种利用经济优势变向歧视其他同学,树立自己优越感的行为只在“老实人”面前才有用,也仅有“老实人”才会乖乖钻进别人设计好的框架,刻意迎合试图让自己融入圈子 。
正确的迎击方式是:增加自己的脸皮厚度,打破原有框架,更换赛道 。
只有在青少年阶段会格外看重“圈子”,觉得自己在同学圈子里丢脸,动辄就要“社死” 。这既是青少年成长的特性,也与他们社会经验有限、误以为自己所在的小环境就是整个社会关系的总和有关,将自己的同伴关系看得过重 。
另外,孩子喜欢攀比本质上是因为不够自信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还不成熟,喜欢用外在的东西和关系来彰显自己 。
社会性死亡|看多了学校里的“社会性死亡”,才知道厚脸皮有多可贵
文章图片
比如他们常见的说话方式,“XXX是我大哥”、“我爸爸是干什么什么的”等等 。这是典型缺乏自信的说话方式 。
因此,家长应该引导孩子从内在的能力维度上去寻找自信,换一个赛道来击败别人树立自信,不要落入他人的框架内 。
当孩子走出家门,扎入人堆中开始社交,三五成群,有人带吃的,有人带玩的,攀比之心就会不请自来 。这种攀比固然是原始的渴求,可一旦过度就变得不可取 。
这时你要告诉孩子的就是:靠吃穿住行来博他人眼球,只是一时之事;靠自己努力所散发出的自信和光彩,才能永远吸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