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线|定了规则,但孩子总不遵守,怎么办两个前提三小方法有效立原则

课堂上总会有家长问到,该怎么给孩子立规则呢,有没有一个标准呢?哪些规则必须立?有的时候立好了,但是孩子耍赖不遵守怎么办?和孩子定好了,但家庭其他成员打破了怎么办?有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呢?
底线|定了规则,但孩子总不遵守,怎么办两个前提三小方法有效立原则
文章插图
分享两个原则三个小方法给家长们参考:前提一:符合自己家庭的价值观和一致性家庭价值观值的是符合家庭主要成员的价值观,这和家庭环境,成长背景息息相关,我们也可以称为家规。因为每个家庭的人不同、背景不同、微环境不同,所以家规不可能完全一样,但要有几个特点:>成人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底线是什么?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那些事是可以和孩子商量并且给到孩子一定权利的?家长在定规则之前要思考这些原则,才能避免规则朝令夕改,人云亦云。这些价值观只要不违反社会规则,那么家规的尺度就可能家家不同。>比如:有的孩子在家吃零食是自主选择,但有的家庭却绝对不允许孩子碰垃圾食品;有的孩子外出只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告诉父母一声就可以走了,但是有的家长却绝对不允许孩子独自出行必须要有大人陪着确保一定的安全性。
底线|定了规则,但孩子总不遵守,怎么办两个前提三小方法有效立原则
文章插图
当然这些家庭规则还要体现一定的一致性,如果父母双方价值观中看重的东西不同,最好成人自己协商后,再跟孩子确定,否则特别容易出现规则定了形容虚设。比如妈妈不给孩子吃垃圾食品,但是爸爸则随意自由,想给就给。有时候孩子身体不舒服了依然抱这饮料喝个不停,一问孩子说:“爸爸说可以喝,跟生的病没有关系的”还有明明和孩子约定好了一个月的零花钱40元,负责自己买玩具的钱,如果遇到大型的玩具想买,孩子就需要自己攒钱想办法,等到零花钱足够了再买。但是这个约定到了爸爸这里似乎就是毫无约束,爸爸一看到孩子喜欢得不愿意走,二话不说直接就买了,还跟妈妈美其名曰因为自己喜欢。所以这些小规则,最好成人达成一致,否则造成孩子对规则确定性的怀疑,也容易钻空子,导致每次立规则之后孩子总有挑战行为。
底线|定了规则,但孩子总不遵守,怎么办两个前提三小方法有效立原则
文章插图
前提二:父母言传身教,言行一致常听到孩子控诉家长:“明明爸爸妈妈自己天天拿着手机,为什么还要不允许我玩,我也要玩,否则这不公平。”有的家长不允许孩子在外面讲粗话,丢人,但是自己却满嘴污言秽语。不让孩子吃零食,但是自己却买了一大堆天天看着电视,吃着零食。要求孩子做家务,但是自己在家却翘着二郎腿任凭满屋子脏乱差。家长会说我们的生活习惯和孩子不同,没有办法做到和孩子一致,或者完全影响孩子。如果有些问题无法言传身教,比如手机问题,有的父母是需要在家使用手机工作,那么可以跟孩子解释下原因,让孩子明白这是工作需要,不是爸爸妈妈在玩手机。当然有的问题自己都做不到,还真不能对孩子太过强求,或者因此去责骂孩子,这样孩子一定会不服气的。如果我们发现孩子不遵守预定,可以先检视以上两点前提是否做到,如果都有,那规则就是我们和孩子和平共处的纽带。因为孩子的内心需要通过规则来确定界限,获得安全感和自控力。而且有效的避免了唠叨、责骂、讲道理等多种浪费精力的行为,每次只需要问问孩子:“我们的约定是什么?”
底线|定了规则,但孩子总不遵守,怎么办两个前提三小方法有效立原则
文章插图
当然,建立规则的形式有各种各样,有三个小方法需要我们注意:1、 有基本的底线,温和坚定执行。设立最基本的底线后,和善而坚定的不妥协,明确不能做什么之后,并且坚定的遵守。当然家长同时要明确告诉孩子不良行为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比如和爸爸妈妈出去旅行,如果不跟紧大人,很有可能会发生什么意外和危险;和小朋友玩耍用言语和简单的肢体交流,但是力度一定要控制好,超过几成的力度,就可能会伤害到他人。底线的形成和遵守需要一定的时间,家长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不要觉得定完了孩子马上就遵守了,这样也不现实。而且就算我们说得非常清楚了,孩子还会反复的试探、耍赖、讨价还价,突破底线,甚至探索自己的力量。我们要把底线制定的清楚,易执行,孩子容易理解。一有机会就要反复的强化,这样孩子才能清晰的接受并认可底线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