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逐鹿全球之旅:出口突破200万( 三 )


  2021年我国出口新能源汽车31万辆 , 同比增长了3倍 。其中 , 特斯拉出口16.3万辆 , 占整体销量52% 。新能源汽车已经开始成为拉动中国汽车出口增长的重要抓手 。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也指出:“对中国汽车而言 , 海外市场的空间广阔 。中国汽车出口量增势明显 , 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十分强劲 。因此我们要抓住电动化浪潮下加速出海的机遇窗口期 。”
  而且 , 自主品牌的新能源车型比海外主流品牌车型更具竞争力 。全球咨询公司麦肯锡指出 , 中国车企的“续航价格比”远高于国际车企:中国车企为21公里/1万元人民币 , 国际车企为11公里/1万元人民币 。除此之外 , 中国的电动汽车还拥有极具未来感的内饰和外观 , 以及丰富的智能化功能 。
  正是意识到了这种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 中国新能源车企纷纷在欧洲拓展电动汽车业务 。
  2017年12月 , 北汽集团旗下中高端电动汽车品牌LITE正式获得欧盟整车WVTA认证证书 , 这是中国首款获得欧洲出口通行证的两门两座纯电动车 。
  2019年,上汽名爵ZS纯电动SUV在挪威上市 。
  2020年,爱驰汽车700辆定制欧版爱驰U5发往欧洲市场;上汽大通宣布首批328辆上汽大通MAXUS EV30发运挪威;小鹏汽车首次向挪威市场出口100辆小鹏G3i车型 。
  2021年,蔚来正式实现了出口挪威市场 , 并把用户服务体系搬到了挪威市场;比亚迪正式向挪威用户交付了第一批唐EV;长城汽车表示将在欧洲建立研发中心与生产基地 。
  2022年2月 , 小鹏汽车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开设除中国市场以外的第一家自营店 。
  更为重要的是 , 过往自主品牌车企因采取批发方式出口 , 其产品售价相对较低 。自营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的缺乏 , 也不利于满足当地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 。
  此次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对于海外市场的战略 , 正在从批发商向零售商的角色转变 , 并试图提供更多的特色服务融入当地汽车市场 。如蔚来汽车除了在挪威建设换电站之外 , 还复制中国市场成熟的用户运营经验 , 打造以汽车为起点的社区 。
  中国车企的出海模式 , 从最初单纯的产品出口 , 转向技术、文化和管理等综合软实力的输出 , 并与当地社会产生更多的接触 。
  对于中国汽车品牌来说 , 欧洲只是第一步 , 未来的征途是全球市场 。
  总结
  纵观全球 , 凡是汽车强国 , 其在海外的市场份额都非常高 。数据显示 , 德国在海外生产和出口的车占其全球总产量的86% , 日本是85% , 韩国是83% , 美国是64% , 而中国汽车出口的份额从2020年的4%增长到2021年的8% 。可以看出 , 相比世界其他汽车发达国家 , 我国汽车出口仍有大幅增长空间 。
  更为重要的是 , 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 , 中国车企对电动化、智能化的理解及应用方面领先海外车企 。凭借着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发优势与快速迭代 , 中国必将诞生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