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互联互通,到底要什么?( 二 )


9月17日,腾讯发布了《微信外部链接内容管理规范》调整声明,称将在「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以「四项原则三条措施」实施第一阶段的互联互通,同时将与其他平台共同探讨进一步的互联互通 。
更大的进展出现在移动支付领域 。
阿里在「相向而行」上的更进一步,带来了互联网平台场景开放与支付互联的新局面——9月28日,媒体报道,此前接入淘宝APP的银联云闪付已全量覆盖,运行良好 。同时,阿里旗下饿了么、优酷、大麦、考拉海购、书旗等App已接入微信支付功能,淘特、闲鱼、盒马等APP也已申请接入微信支付,正等待后者审核 。
这意味着,支付行业在互联互通方面已先行迈步 。
事实上,支付领域的互联互通,也得克服不少利益小算盘:移动支付是互联网平台之间形成壁垒的基石,它背后是支付大数据的金矿,在算法的加持下,不难从中挖掘出控制场景、个体支付能力、增值服务空间等信息,进而获得很多商业上的可能 。在此之前,互联网巨头支付方式上的排他性就普遍存在 。
从北京商报报道看,即便阿里已迈出了步子,部分平台在接入云闪付或其他支付工具上仍动作缓慢 。
03
但「拆墙」已不可避免 。
监管要求,社会期待,互联网本质,都决定了:互联网走向互联互通,是大势所趋 。
互联互通,不光是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趋势 。银行业务办理中的通存通兑,三大通讯运营商的IMS网络网间互联,就是印证 。
互联网平台的业务标准与功能性差异更大,的确是掣肘因素,但互联互通也会带来正向反馈回路——
对平台,助其吸纳第三方平台业务,从多样化数据中挖掘更多数据红利,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对商家,降低市场进入门槛,突破单一平台流量瓶颈,打破获客困境,降低跨平台运营成本;
对用户,提升用网便利性 。
平台经济确实能培育自己的小生态圈,里面「五脏俱全」,但并不能借由资源整合最大化、最高效地满足用户全部需求 。将自身放在高度互通的大生态系统框架下,资源配置效率与服务能力能得到更好地提升 。
这指向的,是平台经济的迭代路径 。
在国外,欧盟《数字市场法案》草案和美国相关法规等,也都很关注平台的锁定效应问题 。互联网巨头链接可随意添加访问,在当下已是常态 。
像阿里、腾讯、字节等企业的表态和探索,就是顺发展之需、未来之势而行 。
某种程度上,阿里推动支付互通,也是跟监管的良性互动:生态开放、互联互通,是反垄断监管棋盘中的落子,即便开放意味着利益让渡,也要推行,显然是对反垄断内在要求的呼应 。
「良性互动」之下,互联互通的进程也会加速 。
04
都说要互联互通,那到底要「通」什么?
究其内核,要通的无外乎几点:
一是通API接口规范 。
平台互联互通至少会涉及「互操作」问题,这就需要不同APP之间部分功能互通 。我可以在微信上直接买淘宝上的商品,不用复制口令,再打开淘宝;我还可以在淘宝上买东西时,直接用微信支付 。平台之间要打通,技术接口和操作规范兼容相通不可或缺 。
按学者朱克力的说法,中小企业商户加入平台,是一个系统加入了由许多同层级系统所组成的大环境(母系统);两个平台的「互通」,则是两个同层级的、由无数子要素交叉组成的大系统的碰撞融合,是两者要在退让基础上形成新的整体性 。两个平台原有的数据采集、使用、管理基准,也得一致 。
二是通共担共享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