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互联互通,到底要什么?


平台互联互通,到底要什么?

文章插图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数字力场,作者 | 佘宗明
回顾中国互联网发展史,2021年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年 。梳理「互联网编年史:2021」的关键词,有四个字恐怕绕不开——「互联互通」 。
拆墙,打通,互联,紧随而至的,是中国互联网十年未有之大变局 。
置于平台经济与消费互联网发展遭遇瓶颈的语境中,平台间互联互通,意味着太多东西 。
比如,平台经济迭代;比如,产业互联网底板夯实 。
要看清其深层次影响,还得先弄清楚——
平台间互联互通,到底是要通什么?
01
「互联的网才叫互联网」,有人如是说 。
开放是互联网精神的重要内核,也是被说过很多次的大道理 。
但认或不认,都无法回避一点——
互联网的圈际生态,往往取决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竞争强度与层次 。
在早些年,互联网行业还处在产业演进曲线的初创阶段时,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是凭着在某个业务上的「单点极致」,占据了所在领域的生态龛位 。
拿当时的BAT来说,阿里靠电商,腾讯靠社交,百度靠搜索 。
那时候平台已成型,但还构不成平台经济,平台更多的是信息撮合方和「互联网中介」 。它们各据一方,却还没形成能覆盖各类需求的业务生态链闭环 。
这时候,不同流量单元之间存在利益博弈,但因为谁都没法「自带体系」,开放合作是主流 。
到了前几年,互联网朝着规模化阶段、集中阶段、平衡阶段演进,合纵连横上演,头部企业能力半径扩大、商业版图扩围,平台经济日益蓬勃,圈地为牢景象频现 。
当此之时,部分头部平台已具备了构建自循环的闭环生态系统 。
这些系统呈复合型结合:每个生态体系下,都有个APP集群或矩阵,合起来能将用户吃喝玩乐衣食住行的需求「一网打尽」 。
此时的互联网产业基本形态,仍是以平台经济为主战场的消费互联网,而消费互联网中的竞争又以用户为核心 。
所以,系统之间缺乏打通的动力,更多的是围绕用户展开激烈竞争 。
但时至今日,平台经济的发展也面临了很多困境:旧技术周期里的创新瓶颈,「存量竞争期」的高度内卷,外加「无边界扩张」碰上的反垄断之墙……里外都写着一个「难」 。
在此节点上,现实掏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解题思路,扔给了互联网平台们 。
怎么变?
监管部门给出的参考答案是:互联互通 。
02
就平台生态的关系调整而言,这些时间点显然值得记下:
7月26日,工信部开展互联网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将屏蔽网址链接列为了重点整治对象 。
9月初,工信部召开了「屏蔽网址链接问题行政指导会」,要求从9月17日起,各平台必须按标准解除屏蔽 。
9月13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回应互联互通问题时称,「安全是底线」 。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赵志国表示,网址屏蔽是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要求企业按照整改要求,务实推动分步骤、分阶段得到解决 。
互联网平台之间的「拆墙」,由此开启了倒计时 。
主要平台都及时做了回应:
阿里:「互联是互联网的初心,开放是数字生态的基础 。阿里巴巴将按照工信部相关要求,与其他平台一起面向未来,相向而行」;
腾讯:「坚决拥护工信部的决策,在以安全为底线的前提下,分阶段分步骤地实施」;
字节:「保障合法的网址链接正常访问,是互联网发展的基本要求,事关用户权益、市场秩序和行业创新发展 。字节跳动将认真落实工信部决策 。呼吁所有互联网平台行动起来,不找借口,明确时间表,积极落实,给用户提供安全、可靠、便利的网络空间,让用户真正享受到互联互通的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