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育儿经|刘邦一向很听从张良的意见,为何要杀韩信时张良不替韩信求情?


南安育儿经|刘邦一向很听从张良的意见,为何要杀韩信时张良不替韩信求情?
文章图片
南安育儿经|刘邦一向很听从张良的意见,为何要杀韩信时张良不替韩信求情?

在事和势上听张良的 , 在人和权上未必听张良的 。
可以说 , 刘邦最信任的是卢绾 , 其次是沛丰将领 , 也就是那些屠狗辈 。
而张良、陈平以及韩信等沛丰之外的平民精英 , 刘邦都是将信将疑 。
甚至 , 如果不是张良身体不好只能做个画策陈 , 刘邦估计都得猜疑到他身上 。
张良也看透了这一点 , 所以不要齐地三万户但求留地封邑 , 也不要朝堂三公但求寄身学道 。 不为别的 , 这样最安全 。
就题干问题而言 , 大体可以有三种解释:
一是张良对韩信 , 未必有好感 。
张良和韩信 , 起码得先有交情才有求情吧 。
那么 , 他俩有交情吗?
可能性不大 , 原因就是张良一直都是画策臣 , 他一直都在参谋部、一直都在机关 。
这个处境就决定了:张良跟决策高层的关系很好 , 而跟封疆大吏和地方基层的关系一般 。
所以 , 在取舍上来说 , 张良肯定是站在刘邦一面的 , 刘邦才是他的真正老板 。 而至于其他韩信、彭越、黥布、曹参等 , 对张良而言 , 不过尔尔 。
没有交情 , 也就不会求情 , 所以韩信死与不死 , 跟张良没关系 。
二是张良对刘邦 , 必是真心拥护 。
既然刘邦是张良的真命天子 , 张良就得事事为刘邦着想 。
他关心的是刘邦能否争得天下、关心的是汉室能否坐稳江山 。
这是个立场问题 。
可以说 , 剿灭异姓诸侯王 , 对于汉室的稳定来说 , 是极为重要的决策 。
刘邦应该是起义集团中岁数最大的 , 其他是个人都比他活得长 。
所以 , 刘邦必须考虑自己死后 , 刘氏还能否稳坐天下 。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 , 就得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 而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就是异姓诸侯王 。
事实也证明 , 这些人也着实不牢靠 。
刘邦河北平陈豨 , 唯一能打援手的就自己的发小卢绾 , 结果还中途勾结匈奴、作壁上观了 。 而其他诸侯 , 倒是非常干脆 , 我有病、就不来、你能怎么地 。
所以 , 站在刘邦的角度想问题 , 张良也得收拾韩信 , 他当真不会求情 。
三是张良对自己 , 也要明哲保身 。
在明哲保身的问题上 , 其他人都不及张良 。
即便是曹参 , 也因争功萧何而有罅隙 , 于是被派到齐国为相 。
即便是萧何 , 也要自污清白让刘邦放心 , 被下过狱、被刘邦折辱过 。
唯有张良 , 这个不算核心关系圈的人 , 反倒是一直得享富贵 , 即便吕后当政 , 也是对他极好的 。
原因就是张良张子房已经未雨绸缪了 , 他就是不能让刘邦猜疑 , 不能让高层不满 , 不能陷身于政治斗争 。
所以 , 封地 , 他要与刘邦最初相遇的留地 。
这多好啊 , 一想到张良 , 刘邦就能想到在留地与张良相遇 , 唤起了曾经的记忆 , 就是想整张良也得留一分薄面 。
而封官呢?张良之才 , 拿个九卿就太低了 , 至少得三公起步 。
但这就挡了别人的路 , 所以张良张子房啥也不要、都给你们 , 自己去修道了 。
所以 , 对于韩信 , 张良即便知道韩信是被冤死的 , 他也不会出手 。
【南安育儿经|刘邦一向很听从张良的意见,为何要杀韩信时张良不替韩信求情?】而且一旦出手 , 韩信勾结朝臣的嫌疑就更大 , 引起的猜疑也就更重 , 到时候死得会更早更惨 , 张良也会牵涉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