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
近年来流行“挫折教育” , 这个新兴的代名词 , 也让许多家长模棱两可 。
为什么会提倡“挫折教育”?因为焦虑的大环境下 , 很多孩子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绪 , 而这些都是对挫折不耐受的表现 。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文章图片
孟子在《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中这样写:“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 所以动心忍性 , 曾益其所不能” 。
意思是:一个人想要成事 , 必须要经得过苦难的考验 , 激励他的心志 , 使他性情坚韧 , 激发潜能 。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文章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 , 这跟我们现代提倡的“挫折教育”非常相似 , 因为一个内心强大的人 , 才能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临危不惧 。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文章图片
就像现实生活中 , 那些被父母保护得很好的孩子 , 长大后反而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 , 工作能力也是一般 , 得过且过 , 虽然不至于混吃等死 , 但也没什么大志向 。
为什么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因为经历过磨难 , 他们才懂得生活的艰辛和不容易 , 才更能体会父母的含辛茹苦 , 学会感恩 。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文章图片
纵观生活一角 , 不懂感恩的孩子太多了!
可这些都只能怪他/她是熊孩子吗?
不 , 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很大的责任 。 “从之初 , 性本善” , 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 , 只不过他成长的环境塑造了他的性格 , 指引他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文章图片
央视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里面有一句话:
“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 , 父母就是作画的人 。 白纸变成什么样 , 关键在父母 。 ”
所以“挫折教育”的应运而生 ,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 为父母教育孩子提供了大方向 。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文章图片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挫折教育”是什么?有什么用?
“挫折教育”是什么?对孩子家暴吗?
并不是字面意思 , 专业术语对“挫折教育”的定义是这样解释的: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 , 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 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
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 , 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 , 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 。
因为 , 那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往往会选择走一些所谓的“捷径” , 这些所谓的“捷径”往往会丧失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锻炼机会 。 ”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文章图片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锻炼提高学生潜能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 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打击”骄傲、激发潜能、享受成功、适应社会 。
如何看待“挫折教育”?专家喊话:教育孩子,家长别逃避这3件事
文章图片
“打击”骄傲 , 并不是像传统意义上父母的“打压式教育” , 只要一开口就损孩子、冷暴力 , 这种教育方式是最失败的 , 不仅能把孩子骂成“窝囊废”而且还会导致亲子关系破裂 , 让孩子害怕家长 , 想远离父母 。
真正的“挫折教育” , 是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 , 指出缺点和不足 , 关注并说出孩子的感觉 , 而且父母要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 避免在公共场合教育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