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逗奶爸|容易抑郁的两类人:听话的“乖孩子”、无力改变现状的“老实人”


神逗奶爸|容易抑郁的两类人:听话的“乖孩子”、无力改变现状的“老实人”
文章图片
神逗奶爸|容易抑郁的两类人:听话的“乖孩子”、无力改变现状的“老实人”
文章图片
神逗奶爸|容易抑郁的两类人:听话的“乖孩子”、无力改变现状的“老实人”
文章图片
神逗奶爸|容易抑郁的两类人:听话的“乖孩子”、无力改变现状的“老实人”
文章图片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的数据显示 , 全球的抑郁症患者已达3.5亿 。 2019年的数据显示 , 我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9% , 人数估算约有9500万 。 也就是说 , 大概每15个人中 , 就有1人是抑郁症患者 。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心理咨询师卞晨阳表示:“神经质”水平高(如情绪不稳定、悲观消极、容易担心、敏感紧张)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

小科普:抑郁是一种持续的情绪状态 , 在这种状态中 , 低落情绪占据大多数时间 , 很多时候抑郁并非是持续的哀伤难过 , 而是一种空洞麻木的感觉 , 对什么都没兴趣、对什么都无所谓 , 对生活缺乏热情 。
现实生活中有两个群体是抑郁症的“重灾区”:一是人格尚未成熟、处于敏感期的青少年人(特别是那些听话懂事的“乖孩子”);二是无力改变生活现状的成年“老实人”群体 。
事实上 , 这两类人其实还是一类人 , 因为成年的“老实人”多是从小时候“听话的乖宝宝”慢慢变成的 。
那么 ,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 避免孩子心理抑郁以后成为一个没有动力和热情的、软弱可欺的“老实人” , 父母们就需要了解其中的原因以及亲子沟通中的分寸 。
“乖孩子”和“老实人”身上的3种特征致使他们更容易抑郁一直以来 , 至少是对很大一部分比较传统的老一辈父母来说 , “孩子听话”好像就是良好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准 。
在家要听爸妈的话、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出去玩耍要听哥哥姐姐的话、上班要听LD的话……
只有咱们“听话” , 父母们才能放心 , 于是懂事的我们一直很“听话” 。
结果听着听着咱们就老了 , 老了是没办法的事情 , 关键是我们发现自己一辈子好像都在顾虑别人的感受、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不敢拒绝别人、总被人忽视或者无视 , 到最后因为成了一个碌碌无为的“老实人”而郁郁寡欢 。
在变成“老实人”的过程中 , 我们慢慢具备了以下三种特征 , 严重者还会走进抑郁:
1、喜欢反省自己 , 习惯于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善于反省自己并不是什么坏毛病 , 相反在一定以上还能提升自己 , 但过度习惯于自我反省就是一个大问题 。
过度反省自己 , 凡事都习惯性地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我攻击”和自我否定 , 关键是“常思己过”往往伴随着自责和内疚情绪 , 长期如此 , 会让一个人情绪持续低落 , 严重一些则就会引发抑郁 。
生活中的“乖孩子们”往往都特别听话 , 基本上别人说的他都会去做 , 他们往往不会认为父母、老师和长辈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 至少不太敢去当面质疑 , 他们只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然后付诸行动去改变自己 。
例子有很多 , 比如不管在电视剧中还是现实生活中 , 我们总能看到类似的情节:父母两人因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吵架 , 孩子在一边哭泣 , 他以为就是自己做错了什么(比如成绩不好、不听话)才导致父母之间的不和 , 紧接着他便陷入无限的自责当中 , 让自己变得更乖更懂事来达到父母和睦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