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听说读写”,是宝宝“感觉、沟通、大脑”全面发展的金钥匙

周末敏儿带着两岁半的宝宝和闺蜜们一起玩 , 这是她们几个高中好姐妹几年来的老规矩 , 每半年都要聚在一起 , 聊聊孩子、分享生活的琐事 。
不过这次敏敏发现有点不对劲 , 丽丽家的小公主比自己的儿子还小一个月 , 可是好像比自家宝宝厉害多了:
唐诗能背几十首 , 歌谣能唱好多歌词;
说话不仅清晰 , 逻辑性也强;
路上看见路标、广告什么的 , 都能念出来 , 一路上叽叽喳喳地嘴巴不停 。
掌握“听说读写”,是宝宝“感觉、沟通、大脑”全面发展的金钥匙
文章图片
反观自家宝宝 , 一路上闷闷的话不多 , 偶尔说话还是一些短句子 , 有时候还词不达意 , 急得只会用手指 , 唐诗也只能磕磕巴巴地背五六首 。
平时在家里 , 敏儿还感觉儿子有进步 , 可是现在和别的孩子一比较 , 才知道差距 , 敏儿明显觉得自家孩子好像笨笨的 , 一点儿也不机灵 。
晚上正好一家人看《了不起的孩子》电视节目 , 里面有个三岁的宝宝叫王恒屹 , 才比自家宝宝大半岁 , 可记忆力超群 , 已经认识3000多个汉字 。
而且反应迅速机敏 , 和主持人说话有板有眼 , 认得各种车标、国旗 , 简直是神童 , 一家人艳羡不已 , 相比之下自家宝宝的差距也太大了 。
掌握“听说读写”,是宝宝“感觉、沟通、大脑”全面发展的金钥匙
文章图片
别人是怎么教育宝宝的呢?敏儿自问宝宝自从降生 , 营养也没少吃 , 别的孩子有的衣服、玩具 , 自家孩子都不缺 。
只不过小两口工作忙 , 平时都是老人带孩子 , 经常是晚上下班回家的时候 , 宝宝已经睡觉了 , 只有在周末、节假日 , 小两口才能全天在家陪宝宝 。
难道是陪伴宝宝太少的原因?
确实在父母眼里 , 自家宝宝都是聪明伶俐的天使 , 可不得不承认 , 同龄的宝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话 , 差距立刻就显现出来 , 越是低龄的宝宝 , 这种差距越明显 。
掌握“听说读写”,是宝宝“感觉、沟通、大脑”全面发展的金钥匙
文章图片
就像敏儿的宝宝和闺蜜的千金 , 都是两岁多 , 一个能出口成章 , 完整地叙述一个故事;可另一个 , 还只是简单重复短句 , 这确实令家长感到很失败、沮丧 。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原因的 , 其实儿童的听说读写发育是有规律的 , 只有抓住快速发展的黄金期 , 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一、尊重科学规律 , 抓住儿童听说读写的发育黄金期
根据儿童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 , 人类大脑在婴儿时期就开始飞速发育 , 而且有几个发育关键期 。
如果家长能有效抓住宝宝某项功能的发育黄金期 , 宝宝的潜能被激发 , 相关能力就会突飞猛进 。
掌握“听说读写”,是宝宝“感觉、沟通、大脑”全面发展的金钥匙
文章图片
语言刺激从听话开始
宝宝大约从三个月左右 , 随着各种器官的不断发育完善 , 通过声音、以及父母说话的嘴形 , 下意识发出啊、啊声时 , 宝宝就开启了他的语言学习之旅 。
这个时候 , 父母就应该经常和宝宝对话 , 不要怕他听不懂 , 你说出的任何话 , 唱出的歌谣以及讲的任何故事 , 宝宝其实都在听 。
在你重复n遍时 , 宝宝就会和你的行为对上号 , 明白你的话里的含义 , 这就是重复的力量 。
一般来讲 , 宝宝听得越多 , 他将来的语言能力会更出众 , 因为此时他的“储备”多 。
掌握“听说读写”,是宝宝“感觉、沟通、大脑”全面发展的金钥匙
文章图片
一到三岁是宝宝口语表达的关键期
在1~3岁 , 是宝宝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 在正常语言环境中 , 宝宝从刚开始的一两个词汇的重复 , 到短句、长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