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新阶段 北京智能驾驶能否领跑行业?( 二 )


  需要提及的是,11月底小米确定落户亦庄 。北京经开区或将发挥小米汽车项目“链主型”项目的引领带动优势,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核心零部件、车规级芯片、车载计算平台、车控操作系统等在北京经开区集聚融合发展 。根据企查查数据,北京市目前有 83 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自动驾驶、智能驾驶、无人驾驶”,占全国总量的1.21% 。其中,有42.17%相关企业成立于5年以内 。
  当然,产业链的完整度只是一个层面,更重要的是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的储备情况 。根据《2020北京人工智能发展报告》,北京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约1500家,占全国的28%,居国内首位 。相关企业主要集中在海淀区和朝阳区,其中海淀区占比62.4%,呈现集聚发展态势 。截至2020年6月底,北京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总额已超过3000亿元,在资本助力下,北京已诞生32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 。
  最终,核心技术的积累离不开人才储备,但是北京在这个方面估计是最有底气的——北京是国内一流名校最多的城市,不仅拥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样享誉全球的顶级名校,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985知名高校 。
  显然,北京有人才招揽方面的先天性优势,因此在企业的人才“争夺战”上少了许多后顾之忧 。汽车人才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刘义此前直言,预计在未来的2~3年时间里,汽车行业都会存在人才快速和频繁流动的现象,尤其是具有自动驾驶领域工作背景的高管和汽车软件人才,会成为争抢的重要目标 。
  全方位领跑行业?仍有悬念
  更宏观地来看,智能网联汽车要想持续、有效地推广,除了汽车本身的智能外,智慧交通、智慧城市也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部署和推进 。
  11月,经信局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公众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标杆城市”的发展目标 。其中,意见指出在交通领域将推动应用场景开放,整合多方力量共同提升城市智慧水平 。
  另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北京已入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第一批试点城市 。从现实情况来看,这就需要北京站在更高的高度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
  综上,北京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优势显著 。但是在美好前景的背后,相较于其他头部城市的某一层面,北京仍有进步空间 。
  一方面是立法 。相较于深圳具有独立立法权,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智能汽车商业化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北京在法规层面有待进一步提速 。
  今年上半年,深圳市人大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 。具有先导意义的是,第47条比较全面地规定了L3、L4、L5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的责任主体 。根据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智慧交通处的解读,该条例属于深圳的一类立法,是以最重要、最高层级的立法权所出台的条例,深圳或将因此成为全国首个以立法形式来规范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城市 。
  另一方面,相较于上海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北京没有江苏省和浙江省的产业链为其做出必要的补充 。根据前瞻经济学人提供的数据图,从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代表企业的分布来看,代表性企业在广东省、北京市和上海市分布较为密集,在江苏省、浙江省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