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读上海教育“十四五” ⑩ | 聚焦质量:深化基于规律的幼小双向衔接( 二 )


三、准确把握儿童学习发展特点是深化幼小双向衔接的根本
按照发展心理学和学习理论 , 从出生到8岁代表一个连续发展阶段 , 是国际上公认的“儿童的早期” , 其中6-8岁是儿童学习的早期初级阶段 。 在这个阶段 ,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 要使幼儿园教育行之有效 , 还需要有一个从幼儿园教育到小学教育的过渡和交接环节 , 这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 。 这个重要阶段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承担双向衔接的教育责任 , 即指向幼小双向衔接的深层次实践 。
一是要求确立以儿童成长体验为取向的衔接教育质量观 。 “深化双向衔接”就是要以落实服务取代硬性的入学标准 , 凸显儿童是幼小衔接的主体 。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将“成人的儿童视角”积极转换为“儿童的儿童视角” , 倾听儿童声音 , 关注儿童对衔接的体验与看法 。
二是要求幼儿园全程、全面为儿童做好发展准备 。 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第一个衔接的教育 , 从广义上来看 , 幼小衔接不仅指幼儿园大班阶段与小学一年级阶段的衔接 , 还应该包括整个幼儿阶段与学龄前期的衔接 , 其本质是指儿童连续不断的身体发展、社会化、心智成长的衔接 。 幼小衔接不应该仅仅将生理年龄作为儿童入学的唯一依据 , 还应该将儿童的成熟状态 , 也就是入学的准备性纳入过程 。 幼儿园要把握好全程、全面和重点的衔接教育关系 。
三是缓解家庭的压力和焦虑 , 引导家长成为双向衔接的支持者 。 幼儿园与小学要把家长作为双向衔接的支持者和重要的合作伙伴 。 幼儿园要从家庭入手 , 解决家长的教育之困 , 帮助家长服务儿童学习与发展 。 首先是提供信息和指导 。 从孩子入园的第一年开始 , 幼儿园就要分阶段持续递进地讲解儿童发展规律与学习方式 , 展示学前教育的价值 , 以及从维护和保护儿童利益的角度宣传国家学前教育的政策与幼儿园改革的成效 。 其次是建立信任的关系 。 为每一位儿童建立呈现幼儿发展进程的儿童档案 , 并建立定期围绕孩子发展进行分析交流的机制 , 让家长有目的地关心孩子体验、支持孩子成长 。 最后是创设主导机会 。 引导因家庭困难、无暇顾及儿童发展的家长以及因焦虑和担心或者趋利等因素而对儿童带来不利影响的家长介入幼小衔接质量评估的过程 , 参与入学准备家园共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 给予家长积极“为儿童做准备”的机会和主导活动的权责 。
四、建立幼小协同治理机制需要突破壁垒
基于规律的双向衔接的目的是为了使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衔接实践更加科学有效 。 “深化双向衔接”指向深层次的实践 , 就是要解决幼儿园与小学长期分离而导致机构间异质化和交流合作的壁垒 , 从而提升协同治理能力 。
打破观念壁垒 , 就是要以儿童发展为本 , 幼儿园和小学教师改变对“幼升小”传统的认知 , 转变幼小衔接只是幼儿园单向对接小学和衔接教育是单一方面责任的观念 , 转而更加关注小学适应教育与幼儿园准备教育融合 , 以及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情境的融合 。
打破机制壁垒 , 就是要以儿童发展为本 , 开展双向联动的教研 , 这是一条主要通道 , 在儿童研究与支持的专业理解上为两个学段的教师提供平台、机制和资源 。
打破信息壁垒 , “深化双向衔接”需要加强循证研究 , 共同采集和分享儿童发展数据 , 深入挖掘分析数据信息 , 形成证据 , 基于证据推进幼小双向衔接持续常态化和走向深入 。
编辑:张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