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共话:解读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向上发展之路

3月18日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秘书长闫建来、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助理柴占祥 , 以及长安汽车工程师齐聚人民网线上直播间 , 共话汽车消费新趋势 , 就汽车安全、动力、智能、NVH、可靠性等方面进行专业化和系统化解读 , 旨在为消费者提供一份科学的“选车指南” 。

业界共话:解读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向上发展之路

文章插图
千百次碰撞试验为基 保障消费者的绝对安全
安全 , 是品牌造车的首要标准 , 也是消费者选车、用车的重要前提 。一辆新款汽车在上市之前 , 必定要经过严苛的碰撞试验 , 评估车辆在交通事故情况下 , 对驾乘人员的保护能力 , 判定车辆是否安全 。
柴占祥指出 , 当前国际上主流的安全评级体系有美国的NCAP、欧洲的E-NCAP、中国的C-NCAP、日本J-NCAP等 , 这些评级体系的设计原理大同小异 , 对碰撞的速度、角度稍有区别 , 但基本思路都是通过模拟现实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碰撞、翻转等事故 , 对车辆进行科学评估 。
“一次碰撞试验要耗费几十万的开发成本 , 目的是为了最好地去保护我们的客户 。因为在真实的事故场景中 , 形式往往是复杂且多样的 , 因此我们在车辆出厂前都会通过大量的试验 , 尽可能覆盖所有的事故场景 。”整车碰撞结构开发副总工程师奠波表示 , 在汽车开发过程中 , 为了给用户提供放心、安全的汽车 , 不仅要做碰撞试验 , 在前期工作中还会开展如整车结构的优化、约束系统集成匹配等一系列工作 , 以确保车辆安全 。
奠波以焊点举例 , 一辆汽车有3000多个焊点 , 工程师会对这些焊点的位置、间距和碰撞过程中的受力形式进行反复的仿真优化 。为了确保每一颗焊点质量 , 每月都需要从生产线上随机抽取一到两台实车做撕检工作 。“撕检是破坏性的、不可逆的 , 我们会将车身一层一层地撕开 , 就是为了看里面焊点情况 。我们对焊点质量的要求是100%的合格率 , 这就要通过不断的优化、测试、验证、改进 , 直到完美 。”奠波说 。
从研发跟跑到领跑 见证自主品牌强势崛起
近年来 , 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势头强劲 , 品质提升有目共睹 , 不断获得市场与消费者肯定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954.3万辆 , 同比上升23.15% 。
柴占祥指出 , 在研发领域 , 民族品牌已经具备了和海外品牌在同一场地进行“比赛”的能力 。闫建来坦言 , 经过40年的积累 , 中国汽车迎来了大超越的时代 , 这需要汽车行业持续努力和高度融合 。
本次直播中 , 长安汽车蓝鲸NE动力总师王显刚介绍了该品牌汽车在发动机自主研发方面的实践探索 。他指出 , 发动机的设计开发 , 不仅要考虑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性、NVH , 还要考虑制造工艺等生产过程 。“发动机的开发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 涉及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材料学、控制工程、制造工艺等很多学科的基础知识 。我们的工程师在开发过程中会不断地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 打造好每一个细节和使用场景 , 为用户提供优秀的动力产品和极致的驾乘体验 , 这是我们的初衷 , 也是我们不断努力前进的方向 。”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