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舍得》鸡娃情节贼形象,什么是“鸡娃”?鸡娃教育该不该?( 二 )


“鸡娃”的前提是孩子的智商发育达到了应有的水准 。 有些孩子的大脑发育就是比其他孩子更慢一些 。 这时候家长千万不要急于揠苗助长 , 宁可缓一缓、等一等 , 等到孩子开窍了再去让孩子学习 。 否则伤害了孩子的情感 , 反而容易让孩子厌恶学习 , 产生长期的不利后果 。
最后 , 需要让家长们知道的一个问题就是 , “鸡娃”往往运用的是孩子的记忆力 。 生长发育期之前的孩子往往记忆力超群 , 这是很多孩子在长身体之前的“特异功能” 。 有些孩子小时候可以做到《唐诗三百首》倒背如流 , 圆周率背到小数点后1000位 。 可是到了初中之后 , 突然发现之前的这些记忆成果全部都遗忘了 。
这些现象是孩子在长身体以后必然可能发生的情况 。 所以“鸡娃”固然可以让孩子提前抢跑 , 获得领先的优势 。 但是 , 更加重要的事情 , 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 , 乐于学习”的学习态度 。
只有在孩子愿意主动学习的情况之下 , “鸡娃”的成果才有可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被保留下来 。 否则 , “小时了了 , 大未必佳”的故事就会不断地重演 。 因此 , 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情绪 , 不要因为一时地“鸡娃”伤害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生活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