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手机替代自己( 二 )


手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手机替代自己】另外 , 玩手机还会增加孩子的肥胖率 , 削弱免疫力 , 影响身高增长和身体发育 。
爱玩手机的孩子 , 正被手机一点点偷走健康和学习能力 , 早早就丧失了在同龄人里的竞争力 。
看过一个视频 , 一个七八岁的男孩举着菜刀跟爷爷对峙 , 叫嚣着“不给钱就砍死你们” 。 原因是他迷上了一款需要花钱的手机游戏 , 而爷爷不给他钱 。 手机让孩子生了心魔 , 失去了最后的理智与道德自控 。
心理学家说:过度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 , 对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大有损害 , 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 , 甚至暴力行为 。
如果不加以限制 , 我们辛苦养育、寄予厚望的孩子 , 极易被手机狠狠吞噬 。
手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手机替代自己
文章图片
一次家庭聚会 , 两个男孩让我感触颇多 。
一个男孩从进门后 , 往那儿一坐就开始玩手机 , 根本不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 爸爸几次催促他吃饭 , 他“嗯”了几声 , 根本不动 。 妈妈于是把水果喂进嘴里 , 他机械地嚼着 。 一米八的大个子 , 像几岁孩子一样被照顾着 。 手机就像精神鸦片 , 将一个孩子原本饱满、蓬勃的精神状态全部吸走了 。
而另一个男孩则一直耐心地跟亲戚们聊着天 , 谦恭有礼貌 , 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活力 , 让人感觉很舒服 。 听他的妈妈说 , 她给孩子买了部手机 , 但孩子很少玩 , 有时间都用来运动和看书了 。 再听到这个孩子成绩优异 , 年年都被评为三好生和优秀班干部 , 自然也就不稀奇了 。
一个手机就能预测一个孩子未来是否有出息吗?
或许未必 。
但是 , 孩子对待手机的态度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是会影响他对待人生和未来的态度的 。
之前看过两则新闻:
河北一名13岁女孩晚上不学习 , 偷偷玩手机 , 被母亲将手机摔坏 , 一怒之下离家出走 。
河南一名初中男孩 , 成绩不理想 , 被父亲批评并没收手机 , 一怒之下喝农药自杀 。
这些孩子怎么会这么脆弱?
手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手机替代自己
文章图片
美国有调查显示 , 贪玩手机等电子产品让青少年的自杀率上升31% 。
而在我国 , 因为沉迷手机而患上“网络孤独症”的15岁以下孩子越来越多——在手机里自己是风生水起的角色 , 回到现实中 , 却个性懦弱、心理脆弱 , 极易因为一点小事就走上极端 。
这些孩子大多无心学习 , “身在曹营心在汉” , 日日扮演着“假性学习者”的形象 , 被同龄人远远地甩在身后 。
曾有网友在泰国清迈机场偶遇一群日本小学生 。 他们或坐在椅子上 , 或坐在地上 , 没有一个人玩手机 , 而是人手一本书在细细阅读 。
感动之余 , 不禁唏嘘不已 。
爱玩手机的孩子和不爱玩手机的孩子 , 十年后的差距也许比我们想象得更加遥远 。
在这样一个智能化时代 , 一点不让孩子玩手机好像也很难做到 。
可怎样做 , 才是正确的呢?
先培养阅读习惯 , 再接触电子产品 。
很多国家的儿童机构都建议:
2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
3-6岁可以适当使用手机 , 一天不要超半个小时 。
6-18岁每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 。
有脑科学家建议:当孩子的阅读习惯和兴趣被培养好后 , 再接触动态的电子屏才好 。
手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手机替代自己
文章图片
对玩电子产品的时间做出约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