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妈妈,我不买”6岁男孩懂事得让人心疼:穷养的孩子,都被养穷了( 二 )


至于分享,她说:“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太好,也不常买好吃的,所以,一旦有了就自己藏起来一点 。自己都不够,又怎么会愿意分给别人呢?”
这个姑娘,就是很典型的物穷导致的心穷 。
从小物穷的孩子,会在血液里烙下穷的印记:不论日后有钱没钱,都会“穷”下去 。
妈妈,我|“妈妈,我不买”6岁男孩懂事得让人心疼:穷养的孩子,都被养穷了
文章图片
这类人往往有以下两种明显的特征:
1、 在物质消费方面,容易走极端 。
心穷的人,要么长大后特别地铺张浪费,大量地买一些不实用的东西,来满足小时候的物质匮乏,对自己是一种心理补偿 。
要么就是不舍得为自己做一点有价值的投资,买东西永远都是图“经济实惠、性价比高”,很少会去享受物质上给自己带去的精神快感,永远都在纠结划算还是不划算 。
2、 比较自私,不太容易舍得为他人付出 。
在心理学上,心穷的人内心比较狭隘和自私,他们会不断地要求别人,并过多地索取,但自己却很难为他人付出 。往往一发觉有人需要他帮助的苗头时,会马上拒绝、甚至浑身都在抗议,发出“别来麻烦我”的信号 。
身穷穷一时,心穷穷三代 。
心穷之人在日后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很难得到他人的认同和尊重 。更有甚者,一旦拥有权力便容易穷奢极欲 。
所以,父母们千万别把孩子养成了心穷的人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虽然不提倡给孩子非大牌不穿、非美食不吃的育儿理念,但是在能力范围内,还是可以给孩子一定的物质满足 。
别让他们因为“想要什么而永远得不到”而产生匮乏的心理缺憾 。
也别让父母的“抠”,成为孩子一生的缺憾 。
03
然而,真正的不穷养并不是一味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在物质上富养孩子 。
物质上的富养,也算不上最好的富养 。
内心上的富养,才是最好的富养 。
我曾见过不少家里经济条件十分优越的父母,给孩子买成百上千的童装眼睛都不眨,而当给孩子买书的时候,却嫌一本书只有薄薄的十几页,甚至只有图没有字,觉得太贵而拒绝购买,甚至去地摊上选一些便宜的盗版书 。
他们宁愿每年斥巨资带孩子去国外度假,也不愿意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好好泡上几天 。原因无非他们自己看不懂,更无法讲解给孩子,甚感无趣 。甚至真的去了,也不愿意做攻略,只是带着孩子走马观花一圈就出来了,收获寥寥 。
他们把孩子的富养建立在自己的标准之上,觉得只要在物质上是最贵的、最好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了足够意义上的见识 。
殊不知,最好的富养是用知识富养孩子 。
一代文豪金庸先生,小时候家境并不十分富裕,他从小在海宁县的一个小镇上读书,可以说,小学读的是菜市场小学 。
但是,在金庸的家里,即使房子再小,父母也会留出书房,父母鼓励他阅读各种品类书籍,买书也从不吝啬……
除了父母买的书,儿童时期的金庸在父母的影响下,几乎把大部分的零花钱都用在了购买图书上 。
妈妈,我|“妈妈,我不买”6岁男孩懂事得让人心疼:穷养的孩子,都被养穷了
文章图片
这样从小在书堆里长大的金庸先生,即使身处战争的乱世之中,也不妨碍他日后成为一代学识渊博的“文坛圣侠”,笑傲江湖 。
所以有人说:父母给孩子最高级的学区房,就是家里的书房 。
比起用知识富养,给孩子一个情感充裕、精神自由的家庭环境,更是一种难得的富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