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就好|那些相信“快乐就好”的家长, 他们的孩子, 后来是否快乐?( 二 )


无所事事在废弃的公园虚度光阴,这种快乐很好,但不是快乐的唯一形式,而且,它太轻松获得,也会被轻松遗忘 。
通过自己的汗水,突破自身的障碍,由此而来的满足和自信,是在内心播下快乐的种子,更稳定,在不同环境都可以转换生长 。
我妈妈不懂表达,但她早就隐隐看到,“快乐就好”不那么轻松说得出口,因为长期来看,我的快乐,终是她所无法承诺和给予的东西 。
意志的磨练、系统的付出、失败的锤炼……这些看似很苦的东西,才最终带来成长中真正的快乐 。我们的孩子,最终要离开温暖巢穴,搏击长空,如果因为你的不作为,他失去变强的最佳时机,他真的会快乐吗?
快乐就好|那些相信“快乐就好”的家长, 他们的孩子, 后来是否快乐?
文章图片
被误读的“快乐就好”
2011年,有一本被舆论批评得沸沸扬扬的引进书,叫做《虎妈战歌》 。作者蔡美儿是耶鲁大学终身教授,作为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以最严格的教养方式来教育2个女儿,比如“家教十戒” 。当时媒体讨论这个妈妈的虚荣、变态,其实均流于了哗众取宠和断章取义 。
比如有个细节被媒体大肆渲染:虎妈生日,女儿Lulu给了一张生日卡,虎妈觉得做得太烂,退还,让其重做 。
但原书中对该事件对描述并非那样粗暴 。虎妈退回卡片的原因不在于卡片不完美,而在于“我看得出你只花了20秒来做这张卡片 。我努力地为你筹备生日会,为支付你的艺术课程努力工作,我值得被你更尊重地对待 。”
她把孩子当做一个成人来平等对待,立场坚定地表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在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有一集麦克拒绝去学习跳舞,超级好爸爸杰森没有马上同意,他看出儿子是害怕被喜欢的女生看不起,他说:“你反过来想这件事,通过跳舞你可以和她手拉手,脸贴脸,你如果掌握这个诀窍,你会让她融化,你就学会了魅力 。”
西方父母对孩子的自尊其实是担忧颇多的,但是这个事例反映了作为父母,最不利于保护孩子自尊心的行为,就是你眼看着他们迎着优秀侧身走过选择不作为,以及,在困难面前轻易地放弃努力 。
蔡美儿是耶鲁大学法律系的高材生,她的父亲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传承的精英教育背景让她们懂得——好的教育,从来是控制欲和控制力达到完美匹配 。
当我们说着孩子快乐就好,我们扪心自问,我们手上的资源,是否足以承受他可能承受的失败?当他喝着地沟油、居无寸瓦、处处受限还要求他觉得“平凡就好”,是件残忍的事情 。
退一万步,就算你有这个实力,你是否确定孩子的自尊心可以接受:我只活在父母的承认中?
说到底,他虽然是你的孩子,却不能只做你的独一无为 。像小鸡出壳一样去艰难地搏击,成为这个世界上的独一无二,是他来到人间不可回避的命题 。
快乐就好|那些相信“快乐就好”的家长, 他们的孩子, 后来是否快乐?
文章图片
不要轻易说出“快乐就好”,因为教育是资源,好的教育,是稀缺资源 。这个资源,不仅是爸爸手上掌握了多少学区房指标,妈妈的钱可以把孩子送到多厉害的私立学校,而是父母本身的眼界、底蕴和判断力 。
教育这件事,从来就没有顺其自然,完美的教育,只是让孩子觉得“一切是顺其自然”,而这背后,父母在关键节点的指引、长期营造的价值观环境、四两拨千斤的感化,它真正考验父母的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