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叔讲故事|“不要考第一名”来自精英阶层的“奇葩”建议,背后真相是…( 三 )


他们对孩子期待很高 ,
总是希望孩子超过别人 。
被这种病态的竞争意识所绑架的孩子 ,
往往身心双重受损 ,
严重者甚至做出极端之事 。
还记得那个因为考了第二名就持刀杀死同学的秦同学吗?
他的那句“杀了第一名 , 我就是第一名”让人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
白岩松在给孩子的“人生邮件”中说:
“人生不是竞技 , 何必非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
我们每一个人 , 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 ”
聪明的父母不会让孩子过分地关注竞争 ,
而是告诉孩子 ,
你能超越的只有自己 。
04厚积薄发 , 起点不是最终的胜利最后 , 说一个小故事:
那是1989年 。
在杭州一所小学任教的周武老师参加同学聚会 ,
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
那些昔日在班里成绩出色的同学进入社会后变得平平无奇;
相反 , 那些原本不太起眼的同学却混得挺好 。
感到好奇的周老师经过十年时间 ,
对151名毕业的小学生追踪调查 ,
发现了这样一个结果:
上小学时成绩前5的学生进入初中高中后 ,
成绩出现后退的占了43%;
而小学时成绩在第7到15名的同学在上中学后 ,
成绩上升的人高达81.2%!
这就是网上流传的“第十名效应” 。
其实 , 第十名效应未必科学 , 毕竟样本很少 。
来自各界名人的“不要考第一”的忠告 ,
也并非反对学生考高分、当学霸 ,
只不过希望家长们更多以发展的眼光去看孩子 。
当下的某次成绩 , 某个排名并没有那么重要 ,
孩子学习过程中 , 是否健康、快乐又有收获 ,
才难能可贵 。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马凯有句话说得好:
“人生就像长跑 。 我们很少看到领跑的人最后得了冠军 ,
往往是在中高水平的 , 最后反而争了第一 。
原因是 , 第一他有目标 , 第二他少压力 , 第三他有自信 。 ”
说到底 ,“第一”从来都只是一个名次 ,
它是相对的 , 不是绝对的 。
告诉孩子“不必争第一” , 会让他们知道 ,
在学习中 , 享受过程远比注重结果更有意义;
不过分关注孩子当下的成绩与排名 , 会让他们明白 ,
在漫漫的人生道路中 ,
比起超过别人 , 你只需要专注地做自己 。
作为家长 ,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 ,
考试可以追求100分 , 做事可以追求极致和完美 ,
但在和别人的比较中 , 我们却不必苛求第一名 。
愿每一个父母都能有“不争第一”的智慧 ,
因为每个孩子不管是不是“第一” ,
都是我们最爱的“唯一” 。
—— End ——
作者:芊和 , 热情的生活家 , 冷静的思考者 。 体验人生 , 记录生活 , 分享感悟 。 和你一起 , 读懂自己 , 读懂人生 。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