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妈悟语|李玫瑾教授:孩子4岁左右就要开始运动!运动是真正的“聪明药”( 二 )


《运动改造大脑》中提到 , 大脑内的每个神经细胞通过树状分支上的“叶片”相互接触 , 而运动可以促进这些分支生长并发出许多侧支 , 因此能从根本上增强大脑的功能 。
在美国的内珀维尔市 , 1.9万名学生增加了上课前的体育锻炼 , 他们不仅成了全美体质最强的孩子 , 还挤进了全美最聪明的孩子之列 , 效果让人大为惊讶 。
脑神经科学研究发现 , 运动能让人长出新的毛细血管、增加血管宽度 , 让血液流通更顺畅 。 身体各个器官可以得到更多氧气和葡萄糖 , 能量增多 , 废料减少 , 大脑的工作效率就会提高 。
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 , 如果在工作中感到大脑迟钝 , 没有任何思路 , 就会出去运动一圈 , 即使是半小时 , 大脑也会变得轻松 , 回来之后就能正常工作 , 文思泉涌 。
陪孩子背诵课文的时候 , 孩子坐在那里总是记不住 , 我让他到可以自由活动 , 爬上爬下、走路都行 , 背诵效率居然也提高了 。
所以 , 从理论和实践来说 , 运动真的是大脑的聪明药 , 不能忽视 。
运动是调节心理状态的“情绪药”李玫瑾教授提到 , 缺少运动的孩子 , 神经就没有兴奋透 , 心理就容易出问题 。
在孩子小的时候 , 我们并不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 , 到了青春期 , 孩子的心理问题明显 , 我们才会关注 , 但很容易抓瞎 。 如果孩子从小养成运动的习惯 , 不仅心理问题减少 , 而且感到不开心的时候 , 出去运动一会儿 , 压力会得到很好的释放 , 心情会有明显好转 。
儿子上初三的时候 , 心理压力很大 , 经常性的心情不愉快 , 无法安心写作业 , 甚至有时候不想去上学 , 找个理由逃学 。 当时 , 我也是豁出去了 , 哪怕不写作业 , 也要调整好心理状态 。 每天都带他出去散步 , 才慢慢好转 。 如果他再喜欢运动一些 , 进行一项更为剧烈的运动 , 恢复得会更快 。
白岩松说过 , 我经历过很多挫折打击和各种抑郁的可能 , 不舒服的时候出去跑啊 , 一身汗下来 , 就觉得好多了 。
《运动改造大脑》中也提到 , 运动可增加体内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这些都是传递思维和情感的重要神经递质 。 所以 , 运动有助于调节心理状态 。
另一方面 , 运动也不是轻松的事情 , 需要耐力、毅力 , 如果孩子能坚持运动 , 能练就吃苦的能力、抗挫折的能力 。
比如长跑 , 800米跑 , 几分钟下来就会累得气喘吁吁、嗓子冒烟、胸部疼痛、腿疼好几天 。 如果能坚持下来 , 经常性长跑 , 孩子就能体会到由沉重变轻松的愉悦 , 获得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双重提升 。
长跑这类需要克服身体极限的运动都能坚持下来 , 以后遇到困难的事情 , 也就不在话下来 。
所以 , 说运动是调节心理状态、增加心理韧度的“情绪药”一点都不为过 。
让孩子运动 , 贵在陪伴和坚持小孩子其实是活泼好动的 , 4岁左右的孩子 , 又非常崇拜父母、依赖父母 , 对父母言听计从 , 所以让孩子开始运动易如反掌 。
父母的陪伴 , 会让孩子对运动更有好感 。
近4岁的二宝经常由爷爷奶奶陪伴 , 但是如果爸爸妈妈在身边 , 他会优先选择爸爸妈妈 。 和爷爷奶奶在一起运动时 , 他经常耍赖 , 一会儿就表示累 , 不想走 , 要抱 。
而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 就不会找很多理由 , 能跑能跳 , 活力无限的样子 。 因为父母更有威严 , 更能鼓励他多运动 。
有规律的运动 , 更容易让孩子坚持 。
孩子非常有秩序感 , 一件事重复做 , 他会坚持如一 , 不喜欢打破规律 。 如果每天坚持运动 , 养成习惯 , 孩子一天不运动 , 就会感觉坐立不安 。